分享

中醫的起源

 神龙风图书阅览 2021-09-09

说到中医的起源就要由中醫的概念谈起。

中醫的概念

以河洛理论为依据

以《黄帝内经》为導向

以解决失衡 失平为目的的方式方法


河图洛书之理论是如何确立的?很多人的思维被现代之西方文化左右了;那么,所谓的西方文化文明指的是什么?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好即坏…这是典型的二维性平面之思维。因此,是“科学的”

中国文化文明指的是什么?

中国文化文明是多维的平面立体之思维。因“科学”的维度未达其五维或多维。因此是“不科学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以人为本合于人体。

首先,中国文化文明起源於上古,在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无法表达内心世界及其酸、麻、胀、痛等诸多不适的情况下,先民们利用了阴爻(- -)阳爻(—)来表达。之后,为了更清晰的确定位置,而分天地人来代表身体之上中下之部位。进而细化双重而六爻成,这样就奠定了《易》的基础。而易就是治病的。故有易医同源之说。至于,后期如何转变成用来算卦的还另有因素。此时谓《连山易》之阶段,为中醫之雏形。在华夏大地上孕育N千年后,河出图,洛出书,此二者亦间隔不止千年。后被“圣人”择之而统一及确立并验证了阴阳五行之理论。这是医学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归藏易》注意,此时没有文字。

随着岁月的流逝,中醫的脚步来到了  轩辕黄帝的时代。因与诸臣发现之前的一些很有治疗价值的一些方式方法随着岁月而没能传承下来,为了弥补之前的过失,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真诚一份爱,而命仓颉造字,皋陶造律而成天书地书,故,至此华夏迎来了以文化与文明为先导的时期。

以文字形式教化民众的方法称其为文化;

以文字的形式教化民众明理称之为文明。

有人提出过一个论点,字里藏医。何不多分析一层呢?难道字不是为醫而造的嘛?

说了依据,再说下导向。

为什么要以《黄帝内经》为导向而不是《伤寒论》或《金匮要略》或是《难经》?众所周知难经非经也,是敝昔为后世医家解密《黄帝内经》所著。当然,因竹简的遗失或脱落《内经》早已非原貌,后世医家也对《黄帝内经》有所改善但总格局没有变。

失衡:血气循行布化不均。

失平:左右前后上下之重心失去稳定性。

又《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指成书之前的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明知人体内部的道理之人。

法于阴阳,效法於天地阴阳变化治理。

和于术数,以人体之象来结合当时的治疗技术还一定要接合数的理念。当时的数源于河图洛书。

食饮有节,药食同源,讲的是归经问题。

起居有常,按季节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四时调神大论]

不妄作劳,过多消耗或过度劳累

故能形与神俱,俱:内敛

而尽终其天年,五灾无病活到上天给予的年限

度百岁乃去。度过百岁,无疾而终。


故中醫之概念亦当和于术数法于阴阳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