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临其世甚烹茶(七)

 松颜客 2021-09-09

2)诗歌王朝之“贫贱不移”

水涨船高,船之高定于水之高。李杜诗篇万口传,民之口,甚之川,万川之口,方能推得李杜登峰造极。假如唐王朝没有高素质的民众鉴别能力,任凭欺世盗名之辈混淆视听,明珠蒙尘亦在所难免。诗歌王朝的民众素质基础到底有多高?譬如旗亭画壁、“人面桃花”等类似视角,就不赘述了。《松颜诗话》选取从所谓“不良子弟”、“不法之徒”的视角入手,谈一下诗歌王朝之“贫贱不移”。

例一,《唐摭言》卷十五《贤仆夫》:

“萧颖士性异常严酷,有一仆事之十余载,颖士每以棰楚百余,不堪其苦。人或激之择木。其仆曰:'我非不能他从,迟留者,乃爱其才耳!’”

萧颖士,唐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一。其人其事,诸如“傲物自悔”、“《伐樱桃树赋》”等,迷离难辨。就《唐摭言》而论,其仆因爱其才而包羞忍辱耐棰楚,开元有如此仆夫,诗歌王朝,安能不王?

又《云溪友议》:

咸阳郭氏者,殷富之室也,仆媵甚众。其间有一苍头,名曰捧剑,不事音乐,常以望水沉云,不遵驱策,每遭鞭捶,终所见违。一旦,忽题一篇章,其主益怒。诗曰:“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儒士闻而竞观之,以为协律之词,其主稍容焉。又《题后堂牡丹花》曰:“一种芳菲出后庭,却输桃李得佳名。谁能为向夫人说,从此移根近太清。”捧剑私启宾客曰:“愿作夷狄之鬼,耻为愚俗苍头。”其后将窜,复留诗曰:“珍重郭四郎,临行不得别。晓漏动离心,轻车冒残雪。欲出主人门,零涕暗呜咽。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京兆全曙司录,尝述此事于王祝、李磎二郎中,并进士韩铢、郑嵩等也。

萧颖士仆,爱才之仆也。咸阳郭氏此仆,有才之仆也。有爱才之仆夫,方有有才之苍头,诗歌王朝,非是偶然。

例二,《唐诗纪事》:

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春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松颜客按:《云溪友议》亦记此事,然未录此诗。《唐才子传》录作:《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世云“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又云“诗歌王朝再难复制”,观唐后期乱象渐起,而盗者竟不求黄白之物而求诸诗,这种催生诗人的另类动力,更是难以复制矣!

又:《唐诗纪事》:

    高仲武云:“涣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人号曰'白跖’,賨人患之,以比庄蹻。后自知非,乃变节从学。乡试擢第,迁御史,佐湖南使崔中丞权幕。崔遇害,涣遂逾岭扇动哥舒晃,跋扈交广。此犹蛟龙见血,本质彰矣。五年作《变律诗》十九首,上广州连率李公勉。”

    这个“白跖”苏涣,为一独脚大盗出身。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中杨栖梧榜进士,且与诗圣杜甫有诗交,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云“: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覆,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余发喜却变,白间生黑丝。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百灵未敢散,风破寒江迟。”

李涉所遇者雅盗也,杜甫所遇者诗盗也,诗歌王朝,果不虚传。

例三,《唐诗纪事》:

毂,字虚中,宜春人。登乾宁进士第。有《玉树曲》云:“陈宫内宴明朝日,玉树新妆逞娇逸。三阁霞明天上开,灵鼍振攂神仙出。天花数朵风吹绽,对舞轻盈瑞香散。金管红弦旖旎随,霓旌玉佩参差转。璧月夜满楼风轻,莲舌泠泠词调新。当行狎客尽居禄,直谏犯颜无一人。歌舞未终乐未阕,晋王剑上粘腥血。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圣唐御宇三百祀,濮上桑间宜禁止。请停此曲归正声,愿将雅乐调元气。”毂未及第时,轻忽,被人殴击,扬声曰:“莫无礼!吾便是'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殴者敛衽惭谢而退。

王毂“君臣犹在醉乡中,一面已无陈日月”,犹以刺唐末也。其曲退无赖大略,宋黄彻《巩溪诗话》、苏轼《渔樵闲话录》亦记之。唐末无赖,尚识兴亡之道,唐王朝可败,而诗歌王朝不衰也!

例四,《太平广记》:

    有不调子,恒以滑稽为事。辈流间有慧黠过人,性识机警者,皆被诱而玩之。尝与一秀士同舟,泛江湖中,将欲登路,同船客有驴瘦劣,尾仍偏,不调子坚劝秀士市之。秀士鄙其瘦劣,勉之曰。此驴有异相,不同常等。不得已,高价市之。既舍檝登途。果尫弱。不堪乘跨。而苦尤之。不调曰。勿悔,此不同他等。其夕,忽值雪,不调曰。得之矣。请贳酒三五杯。然后奉为话其故事。秀士又僶俛贳而饮之。及举爵,言之曰。君不闻杜荀鹤诗云。就船买得驴偏尾,踏雪沽来酒倍香乎。请君买驴沽酒者,盖为杜诗有之,非无证据。秀士被买而玩之,殊不知觉,至是方悟焉。

   此“不调子”居然能即景谐音杜荀鹤“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冬末同友人泛潇湘》)以为连环之骗,已是一叹。而被骗秀士谨遵游戏规则,成就此“雅骗”,再为一叹。诗歌王朝,竟风雅至于此乎。

例五,《群居解颐》:

史思明诗

安禄山败,史思明继逆,至东都,遇樱桃熟。其子在河北,欲寄遗之,因作诗去。诗云:樱桃一笼子,半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诗成,赞美之,皆曰:明公此诗大佳,若能言一半周贽一半怀王,即与黄字声势稍稳。思明大怒曰:我儿岂可居周贽之下。周贽,即其傅也。

史思明本突厥人,且生于边郡行伍,能有如此白话诗“流传”,诗歌王朝风化可见一斑。

   所谓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盖共掖高深;所谓混混甘作行诗图(见《酉阳杂俎·黥》“白舍人行诗图”),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吊白居易》),即共掖诗歌王朝也。上文种种李唐之“盗亦有道”、“贫贱不移”,其如此民众,众星捧月,月华千古,古今同叹,叹为观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