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处

 拟见Padmameet 2021-09-09

人能常清静,万物悉皈依

最近睡眠时间变短,凌晨入睡,清晨醒来。看天光一点点明亮,不觉得困,异常清醒。

那夜有雨声,睡眠浅,淅淅沥沥都落进耳朵里。室友第二天醒来发现下雨,而我已被这雨水浸泡许久。想家,想一些无法抵达的东西。

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你放心,我这么大了,可以好好照顾自己。”殷殷切切,知道有人挂念自己,已是无限清福。我们对身边人给予的关怀总是认为理所当然,如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也许就会明白对方给予的心意。

看了一本传记,写他早年在亚洲与欧洲游学,也写宗教、生活、儿童、教育。关于如何爱、如何被爱。这仿佛是永久的主题。后来死去,一生穷困潦倒,思想却在西方盛行。他说“人可以再生,但为了再生他必须先死去,而为了死去他必须先清醒过来。”

这样的认知,很少有人发觉。

一个人的时候,会给自己种的兰花、菖蒲、文竹浇水。把养在碗里的石头清洗干净,静静地看着它们。阳台会放一小碟猫粮,旁边再放上清水,有时小猫来吃食,静静地看着。

深夜一边泡脚,一边安放刚弄来的铜钱草。碧绿碧绿的,看着心情会好。

想起《小窗幽记》。

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傍晚放学,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看见母猫和孩子睡在一起。心里温暖,不知为何,眼睛有些许湿润。童年时,与母亲一起在田地里劳作。她拨开土壤,我丢下种子,她再用土掩盖。没有说话,安安静静种下一块地。她教会我很多东西。

记得盛夏时,花池里有一大丛洋姜,很是茂盛。前两天路过的时候,发现根部裸露在外。估计是被宿管阿姨挖走了。春华秋实有所归,这样想,觉得也挺好。

工作一整天,头脑昏沉,出去散步。夜晚的风,吹的让人清醒。一路上,无他想,只是慢慢走着。这样独处的时刻对我来说是很珍贵的。

想起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写到:“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我们生活在此岸,也许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彼岸。但是向前走的每一步,每个当下,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彼岸。

前段时间,和朋友办了一场雅集。结束后,站在河滩的石头上看远山的竹林。那一刻很美,定定的看了许久,得到来自它的赠与,让我美好而安静。

有一个孩子用小石头、花朵、芦苇。搭了一个小房子,还有一个院子。看得出来,他是得到爱的孩子。想起童年时得自己,感叹各人因缘不同,际遇也会不一样。

有时候希望自己是个木讷、迟钝的人。这样也是一生。

还是要不断地学习、创造、分享。阅读、写字、帮助他人。及时地给予,接纳。以自己的存在,供养这个世界。

一个完整的人,身上会有四季的感觉。秋天的静美、冬日的藏拙、夏日的茂盛,春光的灿烂

一个完整的人,他是丰富而自然的。我们因为试图表现一些,压制另一些。所以总是感觉缺乏,总是造作。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当它到来时,也许就像童年时拨开土壤,丢下种子,再用土壤掩盖这般。

见说归去应有路,拟作闲人过此生

文丨照见

图丨王巧玲

音乐丨 我々楽

苹果用户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