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蓝色天空309 2021-09-09

江西昭城县有个秀才叫卢学增,自幼与顾家之女阿秀订了亲事。然而,在卢学增成年,可以婚娶时,卢家已经没落了,家徒四壁,没有钱财不说,连条像样的衣裤都没有。顾家老爷不想让宝贝女儿嫁给一个穷秀才,想方设法要退婚。可是顾阿秀认为这是不仁义之举,当即摇头表示抗议。其母孟氏不仅通情达理,还十分贤淑,她也赞成爱女的做法,希望阿秀能尽快跟卢学增完婚。

  顾老儿听了就冷哼道,“要想娶阿秀也可以,让卢家那小子准备一百两银子,这门亲事我就同意了!”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一百两银子,对于卢学增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家庭富裕的顾家来说,却是不值一提之事,因为孟氏这些年的私房钱,差不多都有上千两银子了。于是为了让女儿开心,她秘密找到老仆人胡明,让他去给卢学增传话:你未来岳父嫌弃你家贫穷,意要退亲。但是阿秀和你岳母都不同意,你若真心想娶阿秀为妻,第二日早上便来敲顾家后门,到时候你岳母给你准备一百两银子,你拿它做聘礼,择日来找阿秀完婚。

  卢学增听了激动不已,连连向胡明表示了感谢,又道,“胡老伯,请一定代我谢谢岳母大人,还有阿秀小姐,今生我只有做牛做马报答她们了。”

  “放心吧,我一定会把你的话带到。”胡明点点头,回去复命了。

  待其走后,卢学增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母亲赵氏。赵氏听了也是喜不自胜,然而看着爱子破旧的衣服,她又叹了口气道,“第一次去顾家,必须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可不能穿得这么破旧。你表弟梁尚,跟你个子差不多大小,你明日先到他那里借套新衣,再去找你岳母拿钱吧。”

  “嗯。”卢学增觉得有道理,使劲点了点头。于是第二日一大早,他便来到了姑姑家,找梁尚借衣。姑姑家是做买卖的,家境谈不上殷实,但在当时,也算得上小康人家,完全不愁衣食。

  当时,梁尚还在床上睡懒觉,姑姑出于好奇,就问卢学增,为何会来找她儿借新衣穿,莫非有什么喜事。

  卢学增是个实诚之人,毫不隐瞒地将实情道出。姑姑听了是真心替侄儿感到高兴啊,就急忙催梁尚起床,赶紧给他找新衣服。梁尚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啊,他早在床上听到了卢学增与母亲的对话,有心要从中插上一脚,于是这小子穿好了衣衫,出外对卢学增谎称道,“我那套好看的新衣服前两天已被一个新郎官借走,当作新郎服穿了,表哥你在这里稍坐片刻,我马上替你取回来。”

  卢学增只当梁尚说的是真的,慌忙抱拳行礼表示感谢。

  梁尚出了家门后,径直找到顾家,敲响了后门。恰好当日,胡明出门,去给顾老头办事了,而孟氏,正好又在后院之中。于是,她打开了后院的大门。梁尚见对方穿着华丽,戴着金银首饰,已然料得此人是卢学增未来丈母娘无疑,于是急忙施礼而拜,“晚生卢学增,拜见岳母大人。”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原来你就是学增啊?!”孟氏见这个“卢学增”长得一表人才,还如此懂礼,立即满脸堆笑地将他迎进了院中。原来,这个孟氏,跟顾阿秀一样,都从未见过真正的卢学增,不然,她也不会将梁尚这小子,误认成卢学增了。

  将梁尚迎进房中后,孟氏又与其交谈了一会儿。梁尚虽然不是正人君子,但自幼也是饱读诗书,因此跟孟氏谈起话来,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孟氏更对其身份不加怀疑,于是又让顾阿秀出来相见。顾阿秀对“卢学增”的长相和谈吐也感到十分满意,两人一直从早上聊到了中午。“卢学增”假意告辞,孟氏有心让未来女婿多坐一会儿,以便跟爱女培养一下感情。

  “卢学增”趁机留下来吃了午饭,然后又跟阿秀谈起了琴棋书画之事。二人相谈甚欢,直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顾阿秀又主动留这个“卢学增”吃了晚饭。孟氏担心顾老儿还会从中作梗,有心要把生米煮成熟饭,于是又悄悄让阿秀留这个“卢学增”过夜。阿秀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当夜将这个“卢学增”留在了自己的闺房中。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这边,梁尚假冒的“卢学增”简直是逍遥快活够了,而真正的卢学增,却还在他姑姑家中,焦急地等待。当时通讯技术不发达,姑姑见天色黑了,儿子还没回来,也没多在意,只劝卢学增在家中住上一晚,等第二日梁尚回来,取了新衣,再走不迟。卢学增无奈,只得在姑姑家中住了一晚。

  第二日早上,顾老儿要回来了。孟氏赶紧给梁尚所扮的“卢学增”准备了一百两银子,让他速速离去,免得被家里那老爷子撞上了。梁尚求之不得,拿了银子先回家藏了起来,然后再悄悄从柜子底下拿出一套新衣,交与卢学增道,“对不起了表哥,昨天被我朋友苦苦相留,我迫不得已在他家待了一晚,这才把新衣要回来。”

  “没事,拿回来就好。”卢学增苦涩一笑,急忙穿了新衣,拜别了姑姑,去顾家大院找未来丈母娘了。

  当时,胡明已经回到了顾府。卢学增去后院敲门时,这老小子正在院中打扫昨夜被风吹下的落叶,听到敲门声后,他给卢学增开了房门。卢学增见是老熟人,立即笑着抱拳表明了来意,胡明斜了这小子一眼,颇为埋怨地说道,“不是让你昨天早上来吗?你怎么现在才来?如果被我们家老爷知道就麻烦了!”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昨天我去借衣服了,没有借到,所以今天才来。”卢学增真是个实诚之人,连借衣之事都没有撒谎。胡明可怜这小子遭遇,赶紧将他带入厢房,然后向孟氏禀明情况。孟氏十分诧异:贤婿不是才走没过久吗?怎么又回来了?

  当即,她来到厢房,与卢学增相见。这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你,你是何人?怎么跑到我们府上来了?”孟氏瞪大了双眼,惊吓般地问到。

  “夫人,他就是卢学增啊!”胡明慌忙作了介绍。

  卢学增跟着点头行礼,“妈妈,晚生正是卢学增啊!不是您让我来府上找您,拿您一百两银子做聘礼吗?”

  什么?这个才是卢学增?那昨天来的那个人是谁?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孟氏以为自己听错了,慌忙又问胡明,“这人真是你前日见到的那个卢学增吗?”

  “是啊夫人,怎么了?”胡明也是不明所以。

  孟氏这才意识到被骗了,连连叹气道,“如此说来,昨日来的那个人,就不是卢学增了。哎——”

  “妈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卢学增还是不明所以。

  孟氏就将昨日有人冒充,上门拿钱之事对卢学增说了,在这个过程中,阿秀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她才意识到自己被人骗了,顿时羞愧不已。

  卢学增听完孟氏的描述后也如五雷轰顶,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孟氏就责备卢学增,“我让你昨日前来,你为何今天才上门来啊?这件事情,你是不是对外人说过?不然怎么会有登徒子上门,冒充你啊?”

  “除了母亲和我姑姑之外,再无别人知晓啊。”卢学增含着泪将他上姑姑家借衣之事和盘托出。

  孟氏听了又是吁吁不已:没想到卢家穷得连条像样的衣裤都没有了,这才闹出这种事来,真是作孽啊。

  感叹完之后,孟氏又将怀疑的目光投到了胡明身上,因为这事儿还有他知道,会不会是他泄露了消息,然后便有歹人上门认亲啊?

  胡明自然看出了孟氏的心思,慌忙摇头摆手道,“夫人,这件事情,我只对卢学增说过,我发誓除了他和我之外,再没对任何人说起过。”

  如果不是胡明这里出了问题,那就是卢学增那里出了问题?对了,这小子不是说去找他表弟借衣,然后他表弟在外面待了一晚上才回去吗?哎呀,那人莫不是他表弟吧?

  慌忙中,孟氏向卢学增询问梁尚的长相和回他家时的穿着,卢学增如实描述。孟氏这才意识到:是梁尚那混账小子,冒充了卢学增,来骗取了她和女儿的信任!这小子真不是一个好东西啊。

  躲在幕帘背后偷听的顾阿秀,一个没忍住就嘤嘤地哭了起来。在那个年代,女子把贞洁看得比命还重要,顾阿秀因此觉得很对不起卢学增。卢学增也是心中有愧,当即向顾阿秀表示,不会介意这一点的,无论如何,也要娶她为妻。

  顾阿秀却哭着摇头道,“卢郎,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结果啊!你若早来一天,我肯定就是你的人了。但如今事已至此,我绝不会再嫁给你了,你且跟我来。”

  说罢,顾阿秀将卢学增领到她闺房,给他拿了许多金银首饰,包括一百两银票,让他重新娶个好女子,安安心心过日子。卢学增被顾阿秀的美貌和善良的内心所吸引,还是摇头表示,除了阿秀之外,今生不会再娶第二个女人。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你这是何必呢?”顾阿秀一声叹息,含着泪将卢学增赶出了房间。孟氏担心这桩丑事被顾老儿知道了,赶紧让卢学增先行回家,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此事,以免坏了顾阿秀的名声。

  不曾想,卢学增前脚刚走,顾阿秀就上吊自杀了。孟氏急火攻心,竟也倒在地上,不治而亡。

  一天之中,竟然痛失了老婆和爱女,这件事情,对于顾老头儿来说,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他在痛苦万分之时,心中也在寻思:阿秀好端端的,为何会自缢而亡?老婆孟氏,为何会跟她一起赴死?

  正在沉凝之间,仆人胡明忽然握着拳头,咬着牙骂道,“这一切都是卢学增那穷秀才造成的恶果,应该让他抵命才是。”

  这事儿跟那穷秀才有何关系?顾老头一番刨根究底,才得知了实情的大概经过,此刻,他是恨死了卢学增啊!为了保全顾家名声,他找人写了张状纸,上书卢学增为了逼自己同意他和女儿的婚事,便将女儿玷污了,然后还抢了她部分金银首饰。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状纸很快送到了县衙,糊涂的县官看了状纸后,不分青红皂白就将卢学增抓了起来。卢学增这时才知道,阿秀已经自缢而亡了,瞬间,他也没了苟活的心思,于是直接点头承认了:没错,为了把生米煮成熟饭,他确实把阿秀那啥了,然后抢了她的金银首饰。

清代一桩奇案,真假两个女婿,竟让三个妇人丢了性命(上)

  县官就等着这小子认罪勒!立即让他签字画押。虽然,顾阿秀不是直接被卢学增杀死的,但却是因为受了他的“侮辱”才自缢而亡的,根据《大清律例》,卢学增是免不了一死的。县令很快命人将其收监,就等着上面的批文下来,再将他处斩了。

  (上集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