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离自己,近吗?

 小闱 2021-09-09

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快乐吗?会让自己手舞足蹈地撒欢吗?会不顾形象地因为一部电影、一首歌、一本书,又哭又笑吗?会看见镜子里不够好看的自己,依然不要脸地觉得自己美翻了吗?

我会。

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创造快乐,喜欢和那个心动的人一起傻里傻气,喜欢和家人一起任性嬉闹。但,我更喜欢无论是自己一个人待着,还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可以让真实的自己跑出来。

那个时候,我离自己最近。


01
我与城市的距离

昨晚,收获了一个笑起来甜得不得了的小仙女,定格了她的笑容的我,也被她“锁死了”。这样一个快乐的女子告诉我,这些年她游走于各个城市,却觉得自己并不属于那些城市,包括这个她的家--贵阳。

“回到贵阳有段时间了,可我总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有距离,自己不像回家了,倒更像是一个游客。”她这么给我说。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

“因为始终找不到自己与这个城市的连接点。”

一个人并不会因为你有了房子、工作而让你有城市的融入感,只会因为身边有一个让你觉得踏实安心的人,让你觉得自己与这个地方有了联结。而那份联结才能缩短你与这座城市的距离。

下过雨的贵阳,在这个秋天有点凉了。我们坐在二楼的户外吧台旁,看着附近的流浪猫上蹿下跳的,就像看着自己到处游走。那股凉气,让白天被工作和生活弄得烦躁的我们,在那一刻得以放松。黑夜的静生出一种让人舒服的安心,慢慢地从心里流出来,从这个小院子一直延伸出去。

不需要刻意找话题,也不用觉得说什么话才合适,那些需要你打腹稿过脑筋的话,统统由心里直接出发,传递给对方。就像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一样,舒服自在。那一刻,她告诉我,“有了朋友就和这个城市感觉近一些了。”

我一直在想她说的这个与城市的距离,到底是什么?我觉得,那份距离也许并不只是因为没有朋友,而是,自己不能接受在这个城市生活的那部分自己。有的时候,我们会幻想着坐着时光机,回到过去某个节点,做那个喜欢的自己。但,我们并不知道,到底哪个节点才是最初的点。

不愿意面对现在的某部分的自己,也许,才是距离产生的原因。因为真正的朋友,也是你自己的一部。勇敢一点,那部分你不愿意面对的自己,也许不够可爱,但靠近一点看它,你会发现它其实一直在安静陪伴你。

就像她说的:“期待常伴左右”,伴的,不止是我们,也是自己和自己。


02
放风筝的人

你还记得上次放风筝是什么时候吗?恩,我记得还是读小学的时候,那会儿还亲自做过一个小风筝呢,可惜,缺乏技巧的我总是放不高那个小小的风筝。就像,我一直没有读懂《放风筝的人》一样。所以,昨天我们趁早读书会的小伙伴们,把自己心里的那个风筝也放了出来,期望,有一个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的风筝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羁绊与矛盾。就像我们想要的东西,大都会受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即使可以由着性子做自己,依然不得不被那根现实的线控制住。

有人说,那个风筝就像一个温暖的指引者。它总会在你迷失的时候提醒你,你还有选择。不管是逆风而行还是顺势而为,你都有再次成为好人的机会。或者它就是一个默默爱你的人,在你受伤难过的时候,它永远在天空默默地陪伴你。

有人说,风筝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答案。不是理想,不是自己,也不是救赎,而是一份真实。是你敢把自己放之于天地的坦荡,是你不惧怕自己内心乌云密布的勇气,是你知道那根脆弱如人心的细线,虽然随时有断掉的可能,依旧愿意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翻腾的尝试。

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是那个放风筝的人;有的时候,我们却是别人手里的那个风筝。难受吗?没有安全感吗?恩,是的。但是我还是愿意承认这一切,不管是让我难受地被牵制,还是让我快乐地自由飞翔。悦纳,是我昨天听到的一个很棒的词,也是我为真实这个答案选的最佳诠释。

不管是矛盾的风筝,还是温暖的风筝,亦或是我最喜欢的真实的风筝,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自己。每个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离自己最近的时候。喜欢或不喜欢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站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认真地问一问自己,你,一直要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想起阿米尔的爸爸,至死仍在逃避自己内心的答案。那个偷盗者的身份,让他一生痛苦纠结,也因为这份痛苦和纠结,他对阿米尔不能尽情地爱,他既希望给予阿米尔全部的疼爱,又愧疚不能对哈桑付出关爱。他纠结阿米尔不够像他一样勇敢坚强,又害怕阿米尔像他一样,会成为一个可耻的偷盗者。

所以,他始终离阿米尔很远,其实,也是离他自己很远。那份他一辈子缩不短的距离,成了他一生的不幸。

这样的痛苦不止在出现在书里,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人说“痛苦是她享受的一部分”,记得我们当时也是蛮诧异的,还有人会喜欢痛苦?但她后来说的话让我觉得,痛苦其实也是人生有趣的一部分。

“越是有伤口的地方,越容易抽新芽。

03
打开自己,才能靠近

生命会自己找出口,疼痛的地方也许就是重新开始的地方。有疤痕也就意味着会有新的东西从那里生长出来,而那份新生也许才是一直被掩埋的自己。于是,我试着给人生做了一个诠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痛苦塑造了我们的骨骼,支撑起了我们的皮囊。而不断生长的自己,将曾经收到的温暖、美好、关爱变成了流动的血液,让皮囊与骨骼有了联结。而一直努力靠近真实的自己,为自己打开了看世界的眼睛,当我们敢问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有了说的能力,我们敢打开自己的时候,才有力量拥抱自己,或者说,拥抱这个既可怕又可爱的世界。

看《梦想的声音》的时候,胡彦斌在听完张靓颖那首《短发》后说:“我曾经有段时间创作的时候,不敢把自己真正的情感写出来,因为我害怕别人透过这些歌词看透了我,可是今天靓颖给我上了一课。”还有一位已经出唱片的歌手说:“还是有人给我说,你不适合做这行不适合做艺人,还有很多很多说我不好的声音......”

这些话一下子就打到我心里去了。我才知道,原来那样优秀的人也和我一样害怕打开自己,即使有了成绩,依然有人会在你身边发出很多难听的噪音。感叹这世间还有什么比打开自己更难,还有什么比听见自己真实的声音,更动人!

书里有段话我印象深刻,阿米尔心里想,你的秘密已经说出来了,你解放了。可我那些不堪的往事,在爬上心头想要喊出来的时候,我却说不出来。这样的感觉,我有,很多人都有。

很多时候,我们都讨厌听别人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指责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的声音。在起跑线并不公平的这个世界,我们真的无法让自己都达到世俗的标准。久而久之,我们也将这个标准刻在了自己心里。达不到标准的我们,要么把门一关索性不听外界的声音,要么一直背离自己朝着外面的世界走去。

结果很清楚,我们要么活成了孤立的小岛,无人问津;要么活成了陌生的自己,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甚至反过来攻击真实的自己。不管是哪种结果,我们都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所以,我们不开心,每天就在纠结中苦苦摆荡。当不了一头快乐的猪,也成不了一个痛苦的哲学家。

我不能评判哪种选择才是最好的,因为我连自己都离得太远了。远到,我找不到自己的步伐,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节奏。跟着别人的步伐,听着外界的声音,按照世俗的标准,活成了一个我不喜欢的自己。

直到我找到了心里一直想要的那个答案,才知道我最该追问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于是,我决定打开那扇被自己关起来的门,去靠近那个真实的自己。我想听见她的声音,想知道她的想法,想按照她的步伐去行走。然后,按她的节奏走自己的路。

这是我的选择,就像城市与你的距离远不远,由那部分你不愿正视的自己选择;就像风筝的那根线到底长不长,由你来选择;就像你要不要打开自己,也只能由你来选择。

我回答了自己,然后也想问一句:“你离自己,近吗?”

       写,我喜欢的一切;

       说,我表达的自己。

把时间交给阅读
图文编辑:小闱
图片来源:网络
    音乐提供:QQ音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