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Ma · 文创|故宫,让文物活化起来

 timtxu 2021-09-09

今年8月底,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在重庆礼嘉智慧公园变“活”了。

作为“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场名为“画游千里江山”的故宫沉浸式艺术展 —— 运用数字科技,让观众远隔千里也能切身感受这幅国宝长卷传递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图片

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重点培育10到15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5月24日通过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为国内博物馆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果说故宫因其典藏的1862690件文物而在“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那么截至2020年底,累计研发14328件文创产品也足以“引领行业发展”

破圈:故宫之美,进入千家万户

盘点眼下故宫最活跃的IP,《千里江山图》当属其中之一。几乎就在“画游千里江山”开展的同时;8月20日起,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启动首轮演出。

图片

“这部剧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通过舞蹈语汇演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介绍道:“男一号是《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和他演对手戏的'展卷人’是以故宫研究人员为原型的现代文物工作者,以此实现古今对话。”

不无巧合的是,国家大剧院的厅廊内饰恰恰同样以《千里江山图》为主题。从厅廊登上舞台,正是文物“活起来”的生动体现。

图片

作为故宫的重要典藏,《千里江山图》自1949年至今只公开展示了三次。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说:“《千里江山图》从少数人知道的'阳春白雪’,到大众热追的'明星文物’,这确实体现了大众的欣赏水平整体提高。但在这一过程中,文创产品也起到很大作用。”

通过文创走进大众视野的,不只有某件藏品。画栋雕梁、金瓦朱墙,也正从故宫深处走进千家万户。

图片

在故宫工作40年的研究馆员苑洪琪,谈起故宫建筑如数家珍。“藻井之'藻’,就是富丽华美。故宫的藻井大多金碧辉煌,但在大殿中观赏效果最好。可惜宫殿或是没有对外开放,或是以前采光条件有限,观众很难领略藻井之美。”

图片

图片

故宫的文创食品通过创新月饼包装,尝试弥补这一缺憾。

历年来,故宫月饼的包装一直吸收故宫藏品中的优秀元素,今年则选取了御花园千秋亭等处的藻井作为设计主题,借此让更多的人感受藻井之“藻”,甚至再次来到故宫时,能在这些藻井下偶一驻足……。

“我们说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怎么激发?首先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东西是怎么美好,”

故宫研究员苑洪琪说:“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到我们的文化之美,不只是一种审美教育,更能增添平视世界的底气。”

破壁:到海外讲,中国传统故事

上世纪90年代起,借故宫海外办展的机会,苑洪琪多次前往国外博物馆交流。“那时机会难得,总想着多看一些多学一些。当年国内还没有'文创’的概念,但我也会留心其他国家有特色的纪念品。”

在苑洪琪看来,优秀文创能够打破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壁垒,看到它就想了解背后的故事;而让苑洪琪印象最深刻的“特色纪念品”之一,是1990年在荷兰鹿特丹一家博物馆附近买到的面包。

“那面包看起来像被人掰掉一块。我们一开始很疑惑,还说这面包怎么狼牙错齿的,”苑洪琪笑着说,“后来有一天,我们拿着面包偶然走到博物馆外面一对照,发现面包的轮廓简直和博物馆一模一样!”

图片

苑洪琪和同事通过询问了解到,二战时鹿特丹遭到纳粹德国的轰炸,博物馆也在轰炸中受损。当地人就是想通过这种造型奇特的面包,让所有人都记住这段历史。“了解到他们的用心后,我们再吃面包,就觉得每一口背后都是故事。”

回国后,长期从事宫廷饮食研究的苑洪琪曾设想,有朝一日,故宫也要设计出能吃、而且有故事的纪念品。

现在故宫不仅有了能吃的文创产品,而且正在把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讲到海外。

今年中秋,日本冈山县日中友好协会准备邀请日本各方友好人士,以及冈山县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冈山大学国际校友会和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赏故宫文化、品中秋月饼”

主办方称:希望在品尝故宫月饼的同时,也能增进中日文化交流

“事实上,故宫礼品一直承担着文化交流的职责,只不过前些年更多的是出现在外交中的高端纪念品,”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说,“这些年,我们越来越重视故宫文创在民间交往中的作用。”

破浪:“开门办文创”吸引年轻人

谈起故宫文创的发展历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并不讳言,曾经历过一个“粗犷发展”时期。

他说,即使现在故宫文创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故宫也还在不断反思此前的研发思路、合作模式及对象等。“我们认为,文创产品的成功应该基于对文物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越有深度才越有广度。事实证明,我们从学术角度认知越多的东西,开发出的文创产品往往也越受欢迎。”

几年间,故宫文创慢慢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曾援引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人王翀的话说,“故宫博物院不只是一个品牌”,“年轻消费者正在寻找与众不同的新事物,故宫抓住了这一需求”。

图片

现在的故宫,仍在延续“开门办文创”的思路。

2018年起,文化类真人秀《上新了 · 故宫》开播,内容之一就是邀请年轻设计师参与文创开发。

正如首期节目所做的解释:“希望更多年轻人来到故宫博物院,用他们的创意,为故宫焕发出新的意趣。唯有这样,新与故,才能创造出永恒。”

在故宫看来,创新的不应只是技术手段,更应包含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使其与时代精神契合。只有把定这条守正创新的方向,才有可能在“国潮”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这本身也是文物“活起来”的一重含义。

“我们说文物'活起来’,更主要的是让精神活起来,让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内涵传递下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说,“精神活起来不是一句空话,需要附着于一个新的载体。而现代文创正历史性地充当着这个新角色。”


 从文物中,观照当代精神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还表示: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典守者,也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传递者。

图片

新时代的故宫文创,在这两方面也可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比故宫的其他业务板块,文创起步相对较晚;但这些年受到的关注反而相对较多。

文创工作,是博物馆中的“小兄弟”,以前只是起辅助作用。

现在因为文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需求,其文化推广的功能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受重视。

这一点是新时代发展给带来的新机遇,也是提出了的新课题。

若是讲“文脉赓续”、“文化传承”,那么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现代?

其实现在看到的所有传统,当年都是时尚。如果不是当年大家喜欢,很可能也传不到现在、成不了经典。

所以,故宫文创瞄准的高度正是“要做今天的时尚,未来的经典”

图片

故宫文创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型。

文化创意,包含了三重属性:审美属性、功能属性和历史文化属性。

故宫文创发展至今,需要的是更完整表达文化精髓,更深刻挖掘历史内涵。

故宫的一切工作都是以社会效益为首要,故宫开发文创产品就文化传承、传播角度来说并不是商业行为;故宫及其藏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就决定了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要具备站位高度、全局思路并发挥引领作用,其中当然包括文创工作。

当前整个文创行业需要进入新阶段,故宫承担起与自身地位相匹配的责任,结合新发展理念,开辟文创新路。

“新路,路在何方”?

守正创新的原则,对于故宫文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守正”,守的是中华文明中的优秀成分。

“创新”,既要有思路、手段的创新,比如:数字化、影视化……等,同时还要有内涵延展,也就是说,如何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观照当代精神,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并不是说我们去刻意拔高意识形态,而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很多可供开发的“正能量”

故宫的文物保护与文创工作

不管是国家对文博事业的要求,还是故宫的办院宗旨,都明确了对文物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作为博物馆,而且是一直致力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故宫首先要为后人典守祖先留下的文物;与此同时,也要把文物承载的精神内涵传播出来、传递下去。

图片

如何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平衡?其实文化创意开发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故宫通过不同方式,包括:现代科技,在不触及文物本体的前提下,挖掘它的精神内涵,传播和延续它的文化价值。

这是文创所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而且未来还应继续承担下去,并在满足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更高精神需求方面,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期视觉设计:优曼(上海)创意策划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