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挖掘王平教授从神论治失眠经验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0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进行前瞻性试验设计,对导师从中医神理论辨证论治失眠患者的临床经验进行研究,以探寻导师治疗失眠的辨证经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挖掘最优方-证及适用人群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接受导师诊治的失眠患者,采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结构化病例模块来收集临床数据,包括病例一般信息、失眠诊疗相关信息和中医辨证论治信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总结归纳失眠的常见症状、主要证候特征、常用方剂以及核心治疗药物等。结果:(1)病例一般信息失眠患者中女性有84例,男性有62例;年龄最小患者20岁,最大患者78岁,失眠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中级文化程度患者失眠发病率较高;已婚患者占失眠患者的绝大部分,比重为85%;与他人同住比独自失眠发病率高,与他人同住失眠发病率占97%;失眠患者工作情况已白班为主占92%,以办公室职员失眠患病率最高占38%。(2)失眠诊疗相关信息84%的患者以慢性失眠为主;失眠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是是“睡眠深度浅”和“睡眠易醒”和“入睡困难”,分别占84.93%、82.88%、79.45%;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以精神因素和机体因素为主,分别达到60.59%和48.63%;门诊就诊失眠患者有近一半人群接受过治疗并服用过安眠药物并有既往疾病;就诊患者以睡眠质量差的居多,中度失眠患者占1/2,可能抑郁患者占1/2,焦虑患者占3/4,绝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睡眠都不满意,医生评价患者失眠都在轻度、中度或者偏重。(3)中医辨证论治信息失眠常常与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胸闷、纳差、神疲乏力并见,所占比率均在60%以上,同时失眠还可以伴发健忘、腰膝酸软、口干、面色少华这些症状,出现频率也在35%以上;失眠主要证型是阴虚火旺证、气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瘀蕴结证、肝气郁滞证和心肝火旺证,所占病例的比重均在50%以上;失眠的证候要素中以阴阳、神、血证出现的频率较高,气、元气、痰瘀也是构成失眠的常见证候要素;病位主要在于心、肝胆、肾、脾胃;安神、养血、理气、清心是临床治疗失眠的常用治则治法,出现频率最高,此外补气、滋阴、化痰逐瘀、清肝、健脾养胃等也是导师惯用治法;导师治疗失眠常常选用的方剂有酸枣仁汤、柴胡疏肝散、金匮百合汤、三草安神方、柴胡桂枝汤、天王补心丹、越鞠丸、温胆汤、栀子豉汤等,其中尤以酸枣仁汤、柴胡疏肝散最为常见,出现的频次分别为96.58%和40.41%;临床用药上,超过30频次的中药有50味,其中以炙甘草、黄芪、酸枣仁、首乌藤、姜栀子、川芎、合欢皮、白芍、当归、煅龙牡、百合最为常见,用药频次均达到140次以上;失眠核心方药物组成有合欢皮、川芎、首乌藤、当归、煅牡蛎、黄芪、炙甘草、炒酸枣仁、姜栀子;导师在治疗失眠时善于中西医并重、药物与心理合用,以非药物疗法居多,兼用安眠西药和中成药。结论:1.临床失眠患者以女性居多,发病年龄参差不齐,中老年人是失眠患者的主体,处于更年期阶段的患者更容易失眠;失眠患者的文化程度具有差异性,中等学历发病率较高;已婚和与他人同住的人群发病率较高;患者工作时间情况对失眠影响不大,办公室职员失眠发病率最高。


2.临床失眠以慢性失眠居多,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浅、睡眠易醒、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入睡、醒后疲劳、多梦、神疲乏力、头晕、头痛;精神因素是引起失眠的最常见原因,失眠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绝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

3.中医治疗失眠有着独特的优势,数据挖掘是总结中医辨证经验的有效方法。失眠患者常见伴发症有头晕、烦躁易怒、头痛、胸闷、纳差、神疲乏力、健忘、腰膝酸软、口干、面色少华;失眠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病理因素常与阴阳、气血、痰瘀息息相关;病性上虚实夹杂,虚则以阴血亏虚型、气血两虚型最为常见,实则以痰瘀蕴结型、肝气郁滞型最为常见;治疗当调理脏腑气血、宁神为先,兼以调畅精神情志、安神定志,同时多法联用、形神并调,三者并举共凑安神促眠之效;常选用


酸枣仁汤、柴胡疏肝散、金匮百合汤、三草安神方、柴胡桂枝汤、天王补心丹、越鞠丸、温胆汤、栀子豉汤等方剂;导师治疗


失眠核心方药物组成有

合欢皮、川芎、首乌藤、当归、煅牡蛎、黄芪、炙甘草、炒酸枣仁、姜栀子十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