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寞阿黛桥

 昵称ZmY8ItTt 2021-09-09

落寞阿黛桥

苏州石路一带自古以来的繁华记忆,一定少不了一条鸭蛋桥浜。“浜”字多出现在江南的地名里,外地人也比较熟悉的有因为一本样板戏出名的沙家浜,是在苏州的常熟,上海徐汇有一处肇嘉浜。苏州一些小的地名里有“浜”字的还不少,诸如野芳浜、铜勺浜等等。“浜”主要的意思就是小河,名因地理形势比较普遍。在广东地名里常常有一个“沥”与水有关,咸水沥、鹿江沥,重名“大沥”也有不少。还有一个地名常用字“涌”多在海边,粤语方言多读“冲”,葵涌、霞涌、鲗鱼涌。而闽南一带地名常用一个“厝”字,厝字字意有指住处,我觉得总有点临时住处的意思。是不是和客家人的心里有关,心里老惦记着中原祖居,这里称作“厝”的地方是临时的安顿。总之,地名里总隐含着许多的文化含义。

阿黛桥架在一条南北向的鸭蛋桥浜上,桥头小河往北百多米即与上塘河汇合,也就是过去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汇合处的普安桥堍当年有金阊关,是一处重要和热闹的场所。所以百多米远阿黛桥也是繁华石路的历史见证者。阿黛桥也有一名鸭蛋桥,据说原是鸭蛋市场的集散地,运送鸭蛋的船泊在桥下卸货上岸。与这一带的商业发达有关,在民国时期及以前,阿黛桥东堍直对着一条巷子叫“饭店弄”,从名字就能知道这里的境况。很多人也记录下了这一代纸醉金迷的场景和有名牌的酒楼、旅馆。

虽然“鸭蛋桥”也是一名字,很多文化人的记录里更多是用“阿黛桥”的名字。据说“阿黛”一名缘于中国历史上那个著名清官海瑞,苏州另有一处“海红坊”的巷子也与海瑞有关。明代海瑞在苏州为官时,因治水工程拆迁,某监督管事为保住自己的土地,擅自改动开挖河道的线路,改为征用了另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人几经交涉不成的无奈之下投河自尽。这人的女儿名为阿黛,她误将海瑞当作仇人,三次行刺海瑞为父报仇,屡不成功而自尽,亦未成功却割断喉管成为哑巴。海瑞了解详情后,将阿黛收为义女。后来苏城百姓为感谢海瑞治水功德,建了这座桥定名为海瑞桥。海瑞不允,亲自改写为“阿黛桥”,表彰义女阿黛的孝烈。

“黛”字本就是画眉的颜料,后来就直接用作比如美女。女孩的名字也喜欢用这一字,比如:林黛玉。以阿黛这样一个女孩命名这个桥,比起鸭蛋二字自然有了更多婉约美好,难怪直到今天苏州人还是乐于称呼阿黛桥。

叶楚伧是苏州人,在他出生地周庄和老姑苏城里现在都有他的故居,他曾与陈去病、柳亚子一起,是文化团体南社的主要人员,他首先是报人、诗人和小说家,后来也是国民党官员。可以在一些资料里看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与毛泽东的交往。叶楚伧在他的《金阊三月记》里曾写道阿黛桥“伎家栉比以居”,写到当时著名的妓院“同春”、“同乐”诸坊,门临阿黛桥。从大马路也就是石路上走来的五陵年少,连骖而过,“时与楼头眉黛眼波疾徐相映”。不愧是诗人、作家,把阿黛桥一带风流少年和楼上的红颜之间的眉目传情都仔细观察和描绘。那估计是叶楚伧与友人冶游欢娱的年少时代,他也不少时间留连在这笙歌欢畅的阿黛桥一带,还另有《金阊杂咏》的诗提到阿黛桥:“阿黛桥头夕阳照,玉鞭金勒碧幢车。重楼十二珠帘起,看煞梁溪浦醉华”。诗中写的是一样的冶艳场景,以更夸张的语气说楼上珠帘开启,美人探首,花气如云,他的朋友竟看呆了。在叶楚伧关于金阊一带的文字中,还记下了不少当时留有名字的“金阊名姝”。从这些文字中,可见阿黛桥一带的是当时最热闹的娱乐场。叶楚伧也提到阿黛桥之外的伎家,都在不远处,靠近山塘街一带,语气看似已在主流之外。而且可以看出,那时附近的留园、西园,“则为携红流连之地”。有人说叶楚伧也算半个“蝴蝶鸳鸯派”,就是那个张恨水等为代表的以言情和武侠特长的小说流派。虽说叶楚伧身处革命阵营,不过从他留下的关于金阊、阿黛桥的诗文看,他的确有写言情的特长。这篇《金阊三月记》就选自叶楚伧以“小凤”为笔名的《小凤杂著》,让人误以为女子。《小凤杂著》是1919年出版的,文章写就应该在更早一些。试看他写在留园的“携红流连”:

留园芙蓉花坞、菡萏池塘,为江南冠。春秋佳日,群屐毕集,尤以四面厅为花影侧聚之薮。季春之“兰花会”,倾城仕女连翩而至。但汗香粉腻,笑倩语低,兰花此时故不欲以解语媚人,人亦未尝以兰花之媚为媚也……中秋日之留园,娇莺雏燕,联翩以至。

旧时欢娱是一枕黄粱,自辛亥事起,石路一带的繁华场屡遭破坏。叶楚伧后来的诗也提到这里的破败:怅恨金阊门外道,香车无复逐轻尘。

阿黛桥随后更落魄,直到今日。

在始于1990年代的改造,石路片区改造成为现代商业区,新式的大楼建起来,鸭蛋桥浜经过石路商业区的很长一段隐入地下,成为暗沟。苏州人对阿黛桥还算有感情,把桥南移,桥下无水,桥侧倒是有清且浅的人工水景,作用已不是一桥,只留名字而已。阿黛桥三字改成了“鸭黛桥”,估计是想兼顾两个曾用名“鸭蛋桥”和“阿黛桥”。不过为这个名字,老苏州是计较的,在《苏州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一书关于“鸭蛋桥”的条目文字中,说如今的鸭黛桥名字“不伦不类,难于解说”。终于在2019年上半年石路地区地名规划中,又把名字改回“鸭蛋桥”。我参加了这次地名规划论证会,会上的几个专家一致的不屑于鸭黛二字,至于改回“阿黛桥“或”鸭蛋桥“,还是有些分歧。

鸭蛋桥浜北段还有一段 露出河水,河水两边石驳的老旧石头各式各样,砌筑也不统一,可以看见些历史的沧桑。鸭蛋桥浜也称淮阳河,现在小河南段临河一条小街仍名淮阳路,得名于这一代曾是苏北淮阴、沭阳移民的棚户区,有着一段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历史和乡愁的记忆。

写苏州老巷子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但是今年过年至今因为疫情没有结束,为了保护巷子里的居民安全,巷子口都封闭了,不能进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