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狱苏09 暴诗累友

 无犀之谈 2021-09-09
狱苏09 暴诗累友
苏轼在朋友圈晒诗 结果连累了整个朋友圈

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的文风,是非常随意的。
随意这个词,还有两个近意表达,一是肆意,二是快意。
三种意境,落到纸面上,却只有一种结果。
先不去想以后,至少在三十六七岁的苏子瞻看来,他对自己当时的作品还是很满意的,否则也不会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晒诗。
当时的他一定不会想到,多年后,不仅因诗获罪,还牵连到了身在朋友圈中的一众好友。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那个义薄云天、风流倜傥、风雅无边的驸马朋友——王诜。


这是传为李公麟(伯时)作的《西园雅集图卷》中的一个片段,图中苏轼正在作画,截图左上观摩者,即为王诜。李伯时的人物画,后世公认最为写实,因此,画中形象,应是很接近王诜的真实形象。
熙宁五年(1072)十二月,眉山老乡李杞到杭州公干,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陪他游访孤山时,作诗数首,其中一首《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苏轼感觉不错,便于熙宁六年初寄给了驸马王诜。
到底是怎么感觉不错呢?
三十多岁盛年苏轼对于“不错”的评判标准,当然是逞一时口舌之快,把正在各地风风火火推行开来的新法骂个痛快,才叫“不错”。
彼时写得痛快了,不想却成了乌台诗案中首当其冲的罪证。
关于这首诗,苏轼在供状中承认,其意在讥讽新法施行不当,并亲自划了诗中重点:
“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棰环呻呼”,是在嘲讽新法施行后官吏的暴行越来越多。
“追胥连保罪及孥,百日愁叹一日娱”,是在嘲讽盐法施行操之过急。
“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摸”,这句比较复杂,如果没有苏学士的亲笔供状,后人怕是不太容易搞懂诗中深意。
鹄是指天鹅,也就是鸿鹄之志中的那个鹄,鸿是指大雁。

秋林寒雁图   南宋 佚名

表面的意思是,灾年之中连逃犯都活不下去主动投案自首来了,天鹅容易画,老虎却不太好摸。
诗里埋了个极深的典故,苏轼供述,此句源于东汉名将马援说过的“画鹄不成犹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喻指自己在灾年中设计了赈济奇思,但怕朝廷不答应,将自己的计划改得面目全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