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建筑的肌理——“筑灸法”——佘村社区活动中心

 开心就好xfd 2021-09-09
图片图片

 ©崔旭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国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指出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伴随一系列密集且重大的决策出台,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建设进程的重中之重。

佘村实践: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

江苏省自2017年率先开始了以焕发乡村内生动力为目的的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谱写出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的江苏篇章,且在国内外影响广泛。

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作为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一批示范村之一,是一个本土居民保有量大、山水田林资源丰富、文化遗产比较丰厚、不同时期建筑及其建造工艺谱系较为完整的都市近郊型村落。但同时,该村的建设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和数量的缺陷带来生活不便,旧农耕产业难以支撑村庄新发展,生态环境破坏,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保护不力等。

设计从传统中医的“灸法”中汲取灵感,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节点的系统性营造和活化来激发乡村活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生态生活生产文化四个系统,采用活化恢复植入等不同设计策略,分别对衰败、消亡、缺失的公共空间及其功能进行优化提升和再造。进而探索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营造机制,谓之乡村“筑灸法”

图片

空间营造:建筑学人的专业探索

社区活动中心是佘村公共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项目用地位于上佘路旁的一处坡地上,并与颇具地方传统产业代表性的石灰窑相邻。设计有机整合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及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重目标,拓展其多层面价值;强化空间体验及其景观意象,形成特色田园乡村新的公共空间节点。

图片
图片

项目贯彻以下三个设计策略 图片

生态修复:对灰窑、陡坡、废弃的农宅进行安全加固和再利用,疏通排洪沟,配置绿化植被,采用窑厂遗留的石子在坡地上进行景观意向营造。

功能重构:通过生产设备和工艺展示、图文介绍等方式宣传产业历史,并将空废场地转化为公共服务空间(社区活动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

在地性营造:紧密结合坡地等原生环境和旧建筑进行功能空间布局,新建筑外墙采用地方石材,聘请老工匠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砌筑,实现传统工艺的再现和传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创新:服务社会助力复兴

项目建设不仅立足于完善社区党群服务功能,修复乡村生态环境,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而且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提升项目的社会包容性和普惠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

佘村社区活动中心是一个满足本地所有村民日常及文化休闲生活需求的项目,功能设置上考虑从幼儿到老年人的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空间,考虑无障碍设计,设有托老室、健身康复室等,关心弱势群体;从设计到建造过程中实施村民参与,民主化决策,同时培训并增强了村民的社区治理参与能力,建设过程及其持续运营中雇佣本地村民。

经过培训和帮带的村民,学会了自己动手改造提升自家的宅院,他们用身边的砖瓦、石头、原木、竹子等砌筑、搭设花槽、围栏等,使得整个村子越来越整洁、充满活力而又丰富多彩;系列项目的建成也带来大量旅游人群,促进了地方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为村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创收能力,真正做到普惠和全民受益。该项目不仅为本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成为本地旅游产业的重要亮点。

图片
图片

项目名称:佘村社区活动中心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佘村

项目规模:2246㎡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完成年份:2018年3月

设计主创:王彦辉

设计顾问:齐 康

设计团队:王彦辉,黄博文,刘政和,寿 刚,金 俊,叶 菁,经雨舟,王志明,辛连春,任祖昊,周 璇,王吉林,全国龙,张继龙,范秋杰

摄影版权:时差影像

所获奖项:

2020年度省第十九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第十四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一等奖                

2020年度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20年第二十七届世界建筑大会(UIA)建筑展览中国馆参展作品

2018年第五届紫金奖建筑与环境设计大赛一等奖

供稿: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编辑:品牌运营部

本文来源:東大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