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九、一信保住建隆墟

 泷西山人 2021-09-10

九、一信保住建隆墟

建隆墟(邱松年绘)

康熙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西江欢笑,象山起舞,都城乡十三都建隆墟正式开墟!来自德庆、高要、封川、开建和广西苍梧、平南、贺县等地的船只,停满了建隆墟的码头,德庆何首乌、高要草席、丰川大米、开建米粉、苍梧茶叶、平南石灰、贺县烟叶等,摆满了西江边的墟地,趁墟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墟地后面的建隆墟大街,来自南、番、顺的商铺也全部开张。看看日近中天,墟地渐渐人少。王钺来到建隆墟大街一家经营丝绸的店铺,与商家攀谈了起来。

店主是南海人,看见这位高大威猛的人走了进来,而且操的是山东口音,知道是王钺知县了。即起身上去下跪叩头:“小民叩见知县大老爷!”王钺见此,上前双手扶起,说:“我们坐着说话。”

店主说,他也姓名王,祖籍山东诸城,应与知县大老爷是同宗。

王钺一听,大喜,忙问:“你们何时迁粤?”

店主说:“明初永明公迁南海,我是永明公八代孙。”

王钺熟记族谱,以此推算,他应称店主为叔。于是作揖,以晚辈身份向店主请安。店主见此,如何受得了!赶紧对王钺说:“叔侄之礼已行过,从今以后,咱们是官民关系!”

王钺听了,觉得店主十分明白事理,说:“难得族叔如此见爱。任上咱们还是官民关系最好!”然后问店主大名。店主告诉王钺:“单一个权字。”

王钺从王权店铺出来,对幕僚卢某说:“今后不入此铺矣。”上轿回西宁城官署了。

回到西宁城官署后,王钺为西宁发展日夜焦虑。一晃又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却从云南传来消息:吴三桂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举起“兴明讨虏”的旗帜,公开叛乱。他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将反对叛乱的官员全部投进监狱。吴三桂分布在各地的党羽随之纷纷响应,平南、靖南二藩也步其后尘策兵谋反。

吴三桂何许人也?吴三桂字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20岁任游击,23岁被提拔为前锋右营参将,26岁任前锋右营副将,27岁被提拔为宁远团练总兵。鉴于李自成即将攻入北京的紧急形势,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但吴三桂才到玉田(属河北省唐山市)一带,就获悉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也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最后彻底投降清朝,并在一片石战役中与清军一起击溃李自成。清兵入关后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帝以及朝廷由东北的盛京迁都至北京,清定都北京后,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清廷入关之后,八旗的基本力量都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南方各省分封给一些有功劳的汉族降将,让他们来管理。于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被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这三方势力合称“三藩”。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其中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15佐领,绿营兵各6.7万,丁口各2万;平西王所属兵力53佐领,绿营兵1.2万,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10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多病”为由上书康熙皇帝,请求回辽东老家养老,早已有撤藩之心的康熙皇帝遂命令撤掉尚藩,将其全部士兵撤回原籍。

消息传出,平西王吴三桂和已承袭靖南王封号的耿精忠(耿仲明之孙)惊恐不安,他们也上书假意要求撤藩,来试探朝廷的动向。此时康熙皇帝的裁藩之意已决:“从其所请,将三藩全部迁到山海关以外。”失望、怨恨、愤怒之下,吴三桂于举兵作反。

康熙皇帝临危不惧,果断地确定以吴三桂为打击对象,而对耿仲明、尚可喜则采取安抚的策略。

孙延龄本是汉军正红旗人,康熙四年开始出镇广西,被清廷封为上柱国、光禄大夫,世袭一等阿思尼哈番,任广西将军。康熙十二年冬吴三桂举兵叛清,康熙帝命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与广西巡抚马雄镇一起镇守广西并合剿吴三桂叛军。但孙延龄在康熙十三年却投向吴三桂。根据吴三桂要求,是年6月,孙延龄派总兵缑成德攻占梧州城。

广西总兵班际盛是王钺的好朋友,当时驻兵在梧州水口,为了避开敌寇的锋芒,他考虑把部队转移到别处。

都城距梧州八十里,顺流下半日就可到达。听说班际盛移兵到别处,王钺万分焦急,他知道:如果水口失守,贼兵必至都城,把都城建隆墟洗劫一空!

康熙十三年夏天的西宁城,已被文昌江的洪水包围。午夜时分,王钺在县衙里面的柔能楼踱来踱去,如何说服班帅坚守梧州水口呢?想来想去,除了写信劝说,没有其他办法了。他于是在桌前坐下,给班际盛修书一封,极力劝说班际盛不要离开水口:

苍梧为粤咽喉,无梧是无粤东也。将军今日退一步,明日肇庆以东皆不守,长驱至会城,忧且及将军家室。……愚观西兵之来无持久计,不过以梧守杨某纳款,日运辎重入舟,恋栈之情已见,不日且西走。少需之,吾兵大集,梧城可复也。

梧州水口是桂江流入西江的地方,洪水已相持两天,没有继续上涨,也没有退去的意思。入夜的水口,西江洪水的水气更加浓烈,班际盛在总兵府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把部队转移到别处,还是坚守水口?他无法得出答案。这是马弁送来了一封信。班际盛接过来一看,信封写着“西宁王缄”,他知道是西宁县知县王钺的来信了。于是在灯下展读,班际盛豁然明白:坚守水口,井水不犯河水,既可保存实力,也可威胁贼兵,两边都不得罪,可谓是万全之计。孙延龄、缑成德等不过是乌合之众,如何敌得过朝廷?如果自己带领部队转移到别处,到时朝廷追究起来,可能不是革职这么简单了,怕连身家性命也难保!

果然不出王钺所料,缑成德在梧州城掠夺了20多天,撤去了!

都城躲过了一场劫难,新建的建隆墟躲过了一场劫难!

躲过了劫难的建隆墟得以快速发展,经过后来几任知县的经营,建隆墟成为了商舟云集,百货所辏的商都。至清末,更是成为了成为西江上游的商业重镇,本县最大的市场。而建隆墟的名称,一直沿袭称呼到道光初年才改称都城墟。这是后话,就此按下。

光阴似箭,眨眼之间,到了康熙十八年。这一年朝廷开创童生考不上秀才,可以提供捐资纳粟获得秀才身份。

何为童生呢?有人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其实非也。明、清秀才考试称为童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通过院试的就成为了生员(秀才)。通过了县试、府试的考生则称为童生。只通过县试的,什么也不是。商道雨最后一次参加童试,县试、府试都通过了,但在最后的院试却名落孙山,至今仍是一个童生。

五十岁的商道雨觉得自己符合捐纳秀才的条件,为了实现自己的秀才梦,为了能够穿上长衫,见知县不用下跪叩头,商道雨决定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捐一个秀才当当!

真金白银换了的秀才,让商道雨很是扬眉吐气。他做了两袭长衫,每天穿着它在建隆坊和建隆墟溜达,说话比以前带了更多的“之乎者也”,整个人精神了很多,仿佛年轻了很多!

转眼又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李金的儿子李道瀚这一年已经二十岁。春节刚过,西宁官府就张贴告示,说县试于二月初十开始。李道瀚从建隆墟步行到西宁城,来到县署礼房,报名参加考试,他按要求填写了个人姓名、年龄、籍贯、体形、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清楚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履历,与另外同考5人互相证明,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并请本县廪生具保,证明李道瀚确实西宁户籍,不是冒名顶替,没有犯罪记录,且身家清白,不是娼优皂吏(古代不许参加科举考试的贱民)的子孙。等他办完这一系列报名手续后,已是第二天下午了。为了熟悉西宁城环境,李道瀚在西宁城再住了一晚,第二天到街上看了一会后,就起程回都城了。

县试如期举行,这天黎明时分,李道瀚拿着考篮,内装文具,食物,书写了年岁、籍贯、体格和容貌特征,填写了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的“亲供”等等,来到考试地点。考试地点是在西宁城县衙前临时搭建的棚子里。这考棚座北朝南,最南有东西辕门,圈以木栅,有一大院,院北为正门,叫“龙门”,龙门后是一个大院子,李道瀚和其他考生就是站在这里等候喊名的。正门再往北,有三间大厅,中间为过道,知县张溶作为考官,坐在西间,面向东面对考生进行点名。点名后,李道瀚和其他所有考生一样,都接受了“搜子”的搜身,看看有没有夹带书籍资料。搜子多是奸诈之人,如果事情没有花钱打点,搜身是会故意用力抓你的睾丸,李道瀚没有花钱打点,搜子搜裤裆时,不但用力抓了几下李道瀚的睾丸,还故意拉扯了几下李道瀚阴毛,让李道瀚痛得差点受不了。

试共考五场,各场考试不外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圣谕广训等。第一场为正场。李道瀚非常镇定,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一挥儿就,而且没有超过七百字。

几日后公布第一场考试成绩,李道瀚顺利通过,进入第二场考试。第二场试四书文一篇、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100字。李道瀚也轻松过关。第三场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前面二句。李道瀚也正常发挥。第五场试经文、诗赋、经文,姘文,经文、诗赋、经文,姘文,李道瀚简直是超常发挥。

不几日,县试“发案”(揭晓),李道瀚为“县案首”,即县试成绩第一名!

李道瀚父亲李金、母亲莫氏十分高兴,即时鸡还神,感谢列祖列宗保佑。

到了这一年的四月份,李道瀚到罗定州参加府试,府试共考3场,考试内容与县试差不多。但十分遗憾,李道瀚没能通过府试,因而没能参加童试的第三次考试即院试。

府试结束后,西宁可以进入院试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地人,只有一两个土著。这个问题引起了张溶的高度注意。李道瀚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参加县试的人,操外地口音的这么多呢?为什么有些操外地口音的人没有参加西宁的县试,却可以以西宁籍参加府试呢?

李道瀚不知道,知县张溶却知道,那些操外地口音的考生,绝大部分是冒籍者!

张溶认真读过赵震阳知县的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和王钺知县的康熙十二年《西宁县志》,了解西宁科举的附籍情况。万历五年罗旁大征平定瑶乱后建立西宁县,因为文化落后,童试考生不足,于是借才他邑,实行附籍,土著、附籍分别录取进入县学。张溶认为由附籍滋生出来的冒籍,是必须禁绝的,西宁土著考生的权益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

夏日的西宁城,金黄的黄皮果实挂满了村前屋后的果树,黄昏的文昌江,成了城内孩子游泳戏水的地方。入夜,玉枕山上的虫鸣,叫出了西宁之夜的宁静。张溶在他刚刚捐资修建成的觞咏轩里,提笔给省里写《分别土附详》。

敬告读者

《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是以明、清、民国县志和《郁南县志》所载事实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而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作品以展现都城这个千年商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卷为宗旨,宣传都城的历史文化,为都城当前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但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指正。

《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

本系列链接

1.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一、建隆坊风水和大儒庞嵩

2.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二、金火石与陆贾

3.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三、董方策与李金

4.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四、梅花和桃树

5.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五、隐居金鱼山

6.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六、独将血泪洒泷流

7.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七、王钺拟建建隆墟

8.都城墟那些遥远的事儿 ‖ 八、建隆墟开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