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抑郁症状!家长该如何预防孩子患上抑郁症?专家支招

 昵称70359006 2021-09-10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苗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80万人自杀身亡,自杀已成为15至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而在我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抑郁症状,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青少年出现重度抑郁症状的比例也在增加。

为何如今的儿童青少年会出现抑郁症状?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患上抑郁症呢?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之际,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心理学主任医师杨勇超。

【数据】

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抑郁症状

前不久,一名青少年与家人争吵后,离家出走。10小时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在地下室内,发现了这名孩子。但此时,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经警方调查认定,这名孩子系自杀。

自杀,一个花一样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实属可惜。而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虽低于世界平均自杀率,但每年仍有10万人死于自杀,100万人因自杀行为接受医疗救治。

“对我们国家来说,预防自杀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心理精神科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提到“自杀”,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自杀,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心理学主任医师杨勇超就不得不说起被称为隐形杀手的“抑郁症”。

据杨勇超介绍,一项在2018年发表的研究显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是 19.85%,在中部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23.7%。换言之,在我国,每 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抑郁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出现重度抑郁症状的比例也在增加。

此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报告 (2019-2020)》显示,在高中的孩子当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高达 10.9%~12.5%。

【分析】

竞争压力增加,但心理抗挫折能力没有相应提高

对于上述数据,有很多人难以接受:小孩子有什么可抑郁的?不愁吃穿,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再怎么累也没大人累,不明白为啥现在的小孩动不动就抑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在增加呢?杨勇超称,抑郁症的发病危险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而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人格特质的个体,则容易发生抑郁。

文章图片1

他表示,目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竞争压力所有增加,可是,他们心理上抗挫折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而关于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的具体原因,虽然在生物学因素中,人们对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等研究都较多,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关注的还是社会心理因素。

比如,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例如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不公正的对待,受到欺凌、被骗,受到“重大失败”等,均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杨勇超称,家庭环境,是对孩子心理精神状况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之一,因此,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过程当中,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外,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你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所有的不幸事件,都会变成孩子心理健康或者心理成长过程当中的幸运的事件。”杨勇超说道。

【提醒】

性格并非抑郁症主要诱因,家长切忌盲目放松警惕

抑郁症与性格有关吗?什么样性格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更高呢?杨勇超称,抑郁症患者个性具有一些共同点,比如缺乏自信、惯于忧愁、悲观消极、易于伤感,但这些共同点不是主要诱因,“精神刺激是主要诱因,个性只是一个相关因素。”

而一旦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家长就要接受这个现实,“去正视它,而不是后悔抱怨,甚至产生放弃的思想。”同时,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多以朋友等平等的角色与孩子沟通交流,创造条件和孩子沟通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考虑。

“要积极鼓励、支持孩子去治疗,避免出现在治疗过程当中见好就收。”杨勇超称,家长一定不要盲目因孩子表现较好就放松警惕,又或者担心药物带来不良反应,而自行给孩子减药或停药,“没有达到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就停止治疗,导致病情反复、波动,是会增加治疗难度和愈后的。”

除上述几点外,杨勇超认为当孩子确诊患上抑郁症后,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平时就应该多关注,要以防为主。”

文章图片2

【建议】

预防患上抑郁症,家长可以这么做

据杨勇超介绍,目前,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有心理健康检测,也就是体检外的心检,有需要的家长,或察觉到异样的家长,可带孩子到这里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尽早发现问题进行干预治疗。

至于家长和老师该如何预防青少年患上抑郁症,杨勇超认为,可以做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在适当的时间、地点,用适当的方式去谈论有关抑郁症的一个知识,让孩子知道有人在关心他,有人在倾听他的心声。

此外,在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特征性的行为,比如睡眠问题、吃饭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情绪问题,观察孩子在这些方面是否出现了明显的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而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家长和老师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倾听。“如果是老师的话,要积极地和孩子去沟通,征求孩子的意见,联系家长,和家长一起与孩子沟通。”杨勇超称,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寻求家庭、学校以外的帮助,比如,寻求医生、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并积极主动陪同孩子前往这些地方。

杨勇超称,面对孩子的变化,家长要多倾听、不批评、不教育、不指责、不抱怨,要多问、多去了解孩子想法产生的原因,对于确实需要立马告诉孩子如何做时,家长也要避免“你应该”“你就不会”“你怎么”这些词语,而可以使用“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样去做”来表达。

(编辑 吉倩倩 施尚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