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21)东林党出现 党争为什么会加剧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9-10


(121)东林党出现 党争为什么会加剧

体官员最关心的问题,通常就是人事调整。
因为人事调整意味着,谁能升官,谁不能升官;谁能继续当官,谁不能继续当官。

在通常背景下,主持人事调整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官员。而且经过若干年的博弈,对相关的利益分配,大家早已达成了某种共识。换而言之,他们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却是井然有序的。
在任何时代,政府在任命、提拔、降职、罢免官员时,都有一套成熟而繁琐的程序,绝不可能毫无规则的随便进行。

皇帝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老板,无论他亲自选拔各级经理人,还是让总经理选拔各级经理人,都也有着极为严格的录取、选拔制度。
就算是二代有理的年代里,一个二代如果是废柴一根,他也只配吃闲饭(给他一个闲职,在那里拿工资就可以了)。因为,老板就是他爹,也怕他把家产折腾光了。所谓二代有理,无非是二代有着优先的机会,而且有着绝对优先的机会。

在科举制度全面普及之前,人们当官,通常都是靠推荐。问题是,大家可以随便推荐人吗?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也有一定的标准。
就算可以抛开相关的标准,也没有人敢随便推荐人。因为你推荐一个人当了官,你就得对他的行为负责。如果帝国的法律严苛一点,你推荐的人,明天有了事,你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他是一样的。
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摘自《史记.范睢》)
当然了,在通常时候,法律不一定会这样严苛,但是被推荐的人有了事,推荐的人肯定是逃不了责任的。许多时候,皇帝为了鼓励官员推荐人才,还得适当放宽相关法律。
帝又虑诸臣畏连坐而不举,则语大学士杨溥以全才之难,谓:“一言之荐,岂能保其终身,欲得贤才,尤当厚教养之法。”(摘自《明史.选举》)

说到科举,我们通常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一旦科举高中,马上就可以当大官了。实际上,这是人们把历史当童话看。
因为一个人不要说八股文学好了,就是把欧美的、中国的、日本的、古代的、现代的治国之道,在考卷上写得头头是道,明天给他一个官当,他也肯定干不了。
甚至而言,就是让一个人,把哈佛大学的管理课程全拿下来,明天让他当一个高管,他也未必能胜任。因为,考试卷上的东西,与现实存在太大的差异。

古往今来,决定官员升降沉浮的游戏规则,都非常繁琐复杂,而且从现实去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最简单而言,你想升官,必须得做好自己的基本工作。

如果你当了县官,给上级政府上交的赋税,年年短一大块,你再会扯淡,你的上司也会把你打发到一边的。因为下属都这样玩,你的上司,肯定也会被他的上司,打发到一边的。
更主要的是,皇帝也会觉得,你就是废柴一根。因为让你管理你一个县,你年年短一大块赋税,让你当了首辅,帝国的财政不出现危机,那叫有鬼了。

如果你当了县官,在你的领导下,县里水利、道路、桥梁,就是吃老本,而且越来越破,县里的贫困家庭越来越多。你就是再会扯淡,你的上司也会觉得,你是废柴一根。因为他的下属都这样,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前途的。
皇帝也会觉得,你绝不是什么人材。让你管理一个县,就这副德性,让你管理一个国家,那还用多想吗?

如果你当了县官,县里的人,动不动就跑到府里、甚至京城告状。就算最后证明,这都是刁民闹事,你也跑不了责任。如果最后证明,这是你胡折腾的结果,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你当了县官,就是把工作干得一塌糊涂,你再会扯淡,上司也觉得你就是废柴一根。皇帝也会觉得,不让你进监狱大学深造,已给足了你面子。你还想升官,这不是做梦吗?因为让你管理一个县,就这种结果,让你管理一个国家,那帝国随时会翻船的。

总的来说,帝国在进行人事调整时,就是按类似的原则进行。换而言之,先给你一个职位,看你能不能把基本工作干好。
考满、考察,二者相辅而行。考满,论一身所历之俸,其目有三:曰称职,曰平常,曰不称职,为上、中、下三等。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考满之法,三年给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职掌》事例考核升降。(摘自《明史.选举》)

当然了,在实际操作中,永远会有潜规则起作用。


比如,张三与李四干的工作,都差不多。问题是,张三是陈大哥的人,李四是沈大哥的人,这就不一样了。
现在,主管官员决定提拔谁时,就不能简单的看张三、李四的工作表现了(甚至不能简单看双方爹是谁,或是简单的看谁花的黑钱多了),更多的得看,陈大哥与沈大哥的势力,谁更大。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现在陈大哥一手遮天,你敢不让陈大哥的人升职,陈大哥能善罢干休吗?

这样一来二去,也就有了传说中的党争。
如果党争只停留在这种境界,那谁也不能说党争很激烈。但是东林党的突然介入,顿时把秩序打乱了。

本来呢?帝国的人事调整,虽然一直竞争的非常激烈。但是总的来说,很少演变成势如水火的相互诋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决定官场人事调整的是权力、地位、人脉,而不是主要靠打舆论战。所以官场上虽然一直存在拉帮结派,但是总的来说,大家在相互攻击时,都是有分寸的。

但是东林党一介入,马上就变成另一回事了。

因为东林党在参与这种利益博弈时,主要靠的就是引导舆论、甚至是控制舆论。所以东林党在参与相关博弈时,就把这种法宝应用到极致。总而言之,与他们的合作的人,就会受到随心所欲的吹捧美化;不与他们合作的人,就会受到随心所欲的诋毁丑化。这样一折腾,官场之间的争斗,就变得势如水火了。

在这种背景下,本来是官场内部的利益调整,就变成了正义邪恶的大战。
于是官场内部矛盾,遂演变成了敌我的矛盾。
最后的结果,官场斗争就对人不对事了。总而言之,你是我们的人,什么都对;不是我们的人,什么也不对。
再总而言之,你是我们的人,就是正义的化身,就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你不是我们的人,就是邪恶的化身,就是一心祸国殃民的。

在东林党的宣传中,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并且一直在与那些祸国殃民的邪党、阉党、阉党余孽在作斗争。
当然了,在邪党、阉党、阉党余孽的宣传中,帝国出现了一股邪恶的势力,他们架着为国为民的旗号,不折手段的谋求私利。帝国的局势之所以越来越乱,就是因为有这股力量在瞎捣乱。
官场竞争到了这种境界,你说它能不激烈吗?因为谁给谁头上扣的帽子,也是要命的。
在这种背景下,官场的竞争,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因为靠舆论战决定官员的前途命运时,大家在攻击对方时,那是一点规则也不讲,招招都是致命的招数。


被东林党这么一折腾,明帝国末期的官场,变成了童话故事的大本营。
总而言之,当时的官场有两类官员:一类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东林党;另一类是只会贪赃枉法的邪党、阉党、阉党余孽。只要前者取得了胜利,那帝国就可以实现中兴了。
本来呢?这种童话故事,只能讲给小朋友听。但是经过东林党长年累月的反复宣传,经过满清王朝的推波助澜,许多专业的历史学者,也相信了。

从某种意义上,明末激烈的党争,是历史进步的一个表现。因为这意味着皇帝高高上,下面有两个政治集团在竞争。简单的去看,这就是现代两党制、多党制的雏形,如果皇帝再无为而治,那中国在制度上似乎已超英赶美了。

问题是这种官场竞争,与普遍民众无关,至少关系非常小。
所以现实就是,无论这些官僚集团怎样标榜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无论他们怎样痛斥对方祸国殃民,也不能改变他们是官僚集团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在维护官僚集团共同利益上,他们的态度总是惊人的一致。
所以无论东林党上台,还是邪党、阉党上台。帝国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差别。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皇帝为什么会默许党争
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
目前已上传六个视频。希望大家会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