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延飞:学校的声誉,不仅仅在教风和学风

 牵着蜗牛狂奔 2021-09-10

孩子上高中那年。有一次,我去学校给孩子送点东西,到了学校门卫室,向门卫说明情况,门卫只说了一句话,给老师打电话,打通了你再进去。我唯一知道就是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可是,没有反复拨打就是无法接通,于是在微信上发信息,过了很久也没有回复。

门卫说,没有打通电话,你不能就去。东西可以放在那里,说完手一指走廊。只见走廊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堆集在地上,上边写着学生的姓名和班级,不时过来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翻寻着自己的东西。

门卫做的没有错,他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老师要上课,要批改作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也没有义务替你传送信息。没有义务随时接听电话。

但是,我心里很不舒服。直到晚上,老师也没有回复信息,我也忘记了孩子是否收到东西,应该是收到了。

我在想,如果下雨了怎么办?这些堆在地上的物品,可能是食品,也可能是送给孩子的药品。偌大的门卫室,里边摆放的花花草草很多,能不能腾出一点空间,放一个置物架,把孩子们的物品摆放在上面?这样避免被雨水淋湿,也便于查找。

至于电话,能不能建一个微信群,平时手机存放在老师处,设一个学生轮流值班,在中午和晚上可以查看信息,通知同学去门岗取东西呢?或者是每天中午和晚上,轮流有同学去门卫室去本班学生的物品呢?

还有一次,孩子在学校违纪了,课间拿着学生的出入证在画同学的头像,被老师发现,认定为:伪造出入证。老师打电话让我八点钟到学校去一趟。到了学校,见到了老师,说明来意,老师说,去三楼找级主任处理。

见到了级主任,级主任正在电脑前忙碌,说明来意,级主任没有哼一声,我大气也不敢出,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

大概等了十几分钟,级主任说,把孩子领走。我问,多长时间?他说,等通知。然后扭身就走了。我以为是去上厕所了,谁知道一下子又等了快两个小时,直到快放学还没有见级主任回来。我知道老师很忙,但既然你打电话,让家长来学校,最起码你要告诉我,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要处罚他?处罚的期限是多少?

如果手画的出入证就能蒙混过关,这学校的管理也够可以的啊。如同你看了美女一眼,就被投诉,你意图不轨一样。

后来有人指点我,我才如梦方醒,才知道有潜规则,回家家教的期限没有定,主要是在考验家长的表现。表现的好,回家一两天,表现不好,可能半月或者一个月,绝对没有人通知你处罚结束,让你去学校。也许,这是道听途说。

就因为你是非义务学校,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就因为此,一怒之下,我给孩子转了一个学校。

郑强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第一件事就是去后勤处视察。并且说,今后的毕业典礼,一定让学生向后勤人员敬礼。让学生路过后勤岗位时,向后勤人员鞠躬致谢。

读到此刻,我真的很感动。的确,学校的声誉,不仅仅在教风和学风。在于点点滴滴的这些琐事,在于对待学生,对待家长的细节。

以前在初中工作,当时的刘晋平校长要求我们中层管理者,不论是政教处或者班主任老师,接待家长要做好“三个请”:请喝茶,请家长坐下来,请您先说。有了这“三个请”,大部分家长都会心平气和,然后大家一起来协商解决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同时,刘校长还规定了首问负责制。有家长在校园里问到哪位老师,哪位老师要负责把问题说清楚,路线指引好。

比如转学,让家长先去找谁,再去哪里办手续。别让家长满校园跑。毕竟很多人不熟悉我们的校园。一圈冤枉路跑下来,难免会有怨气,你想让他出去后对别人说学校的好话,门儿都没有。

有了首问负责制,很多时候,有的家长或者是群众怒气冲冲而来,而走的时候笑容满面。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

是的,我们作为老师,从来和家长不是对立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把每一个孩子培养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很多时候,学生犯了错,我们叫家长来学校,目的是一起来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犯错的是学生,板子不要打在家长身上。

学校的声誉,很多时候不在教师的教风,不在学生的学风,而在于所有学校管理参与者的作风和德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