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列入“世界预备遗产名录”的藏、羌碉楼与村寨(二)

 龙行七大洲 2021-09-10

2013年,我国四川境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羌碉楼与村寨,被联合国科教文列入“世界预备遗产名录”,在此之前,以碉楼为主题的世界遗产只有格鲁吉亚的“上斯瓦涅季碉楼群”。

2010年秋,我在四川自驾,专门到访了阿坝州的茂县、理县和甘孜州丹巴的古碉楼群,以下的图片是此次旅行所拍摄的。

今天展现的是第二部分——阿坝州的羌寨碉楼。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参观阿坝州的羌寨碉楼主要在理县的桃坪羌寨和茂县的黑虎羌寨两个地方,这两处都在成都到九寨沟的旅行线路上,也是羌寨碉楼最多的地方。但比起甘孜州丹巴县的碉楼群,这里的碉楼数量是偏少的。

◆阿坝茂县——黑虎羌寨碉楼

黑虎寨山寨大门

位于茂县西北的群山之中,顺道九环线西行21公里,拐道7公里进山谷即到。该寨古称"黑猫寨",自汉代仅是一支小部落,"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以狩猎为生。唐代以后,农牧并举。

该寨与其它族系少有往来,居占悬崖峭壁,常与来犯强争,并多次击败其他族人的攻击。唐代中期,吐蕃常扰,寨民以土酋为中心筑起了“邛笼”(即石砌碉楼),抗击侵扰。到了明朝,族争日益加剧,碉楼也随之林立于河东与河西,至今仍有几座屹立在这里,守护着古寨。

据说,清朝寨中出了位被推崇的"杨四将军",他是当时唯一能领导"黑猫寨"羌人英勇抗敌的英雄,被后人尊称为"黑虎将军",后来,该寨也改称"黑虎寨"。

这里碉楼的建筑特点是有大量鱼脊背构造,鱼脊背构造使建筑具有塑性,而具一定的抗震功能。黑虎乡区在高山河谷区,海拔在2000至2727米,处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自1879年起,这一带发生7-8级的地震多达5次,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的5·12汶川映秀8级大地震,距离这里直线距离约40公里,但这里的碉楼仍有很多屹立不倒。

来这里山路曲折难行,相对困难,加上疫情的影响,寨口的游客中心都关闭了,从游客中心头通往黑虎寨的登山木栈道——“将军栈道”也挂上的危险禁行的标志,去寨子只有开车上山,再步行爬山才能到达。

游客中心人去楼空

寨子很小,现有的完整的古碉楼仅剩下4座,还有几个半截子碉楼。锅庄广场是黑虎寨的中心,广场边上的六角碉楼高高屹立,是黑虎寨最完整的古碉楼。山顶上有一个祭坛和祭祀塔,在这里可以观赏整个村寨和山谷远处的景色。我喜欢这里的山村味道,群山环绕,云雾缭绕,远离喧嚣,没有过多的雕琢,原汁原味。

锅庄广场

黑虎寨的六角碉楼

祭坛

祭祀塔

在祭祀塔俯瞰黑虎寨和山谷的景色

在祭祀塔俯瞰黑虎寨和山谷的景色

在祭祀塔俯瞰黑虎寨和山谷的景色

山崖上的将军栈道

黑虎寨在山顶,村民的田地都在山下和山腰,劳作很辛苦。我看到一个70岁的妇女背着半竹篓南瓜上山,很是辛苦。

◆阿坝理县——桃坪羌寨碉楼

桃坪羌寨,位于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因在成都到九寨沟的旅行线路的公路边上,交通特别方便,游客也特别多,这是我参观了几个羌/藏寨游客最多的地方。但这里的商业气息太浓,店铺林立,这是我国热门的景区的通病。

桃坪羌寨是保存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群,是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和“神性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以古碉楼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堡内的地下供水系统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是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

桃坪羌寨现存的有4座古碉楼,其中以杨家大院的碉楼和民居最为典型,是桃坪羌寨的代表。这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登上古碉楼,仔细观赏碉楼的结构。也可以沿着弯曲蜿蜒的石板路登上山顶,在观景台俯瞰全寨。

杨家大院的碉楼和民居

杨家大院的碉楼和民居内景

杨家大院的碉楼和民居内景

杨家大院的碉楼和民居内景

杨家大院的碉楼和民居

杨家大院的碉楼

沿着弯曲蜿蜒的石板路登上山顶的观景台

俯瞰桃坪羌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