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晓林:谁可以无问西东

 刘晓林九天居士 2021-09-10
谁可以“无问西东”
刘晓林

九天居士与旷代通儒、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
这是个有知识无文化的时代,这是个遗忘常识的时代,这是个关注表相的时代,这是个瘸子里面选将军的时代。

“无问西东”的形成来源于治学,其符合事物的关联性。21世纪因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而一时被人们所浮光掠影的熟知——1923年前后,由汪鸾翔先生为清华大学创作的校歌中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非大学问、大境界者而不能为,常人于此应慎之又慎。否则,便会陷于不知其所以然的泥淖之中。

九天居士与旷代通儒、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

南宋的陆九渊说过“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世界是差异与共性并存的世界,因此无数的层面与通道存在其中。于极高点看,天下尽是圣人。于极低点看,天下尽是对手。换言,佛祖可以视一切无高无低,沙弥必须视一切有高有低。

放眼四海的各个领域无不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是不需论证的事情。

我在多年前曾写《观云有感》一文,如下:

南北东西本一地,
惑之且看白云起。
南起北起东西起,
茫茫无端四海移。
垂首沉沉忽作问,
孰借此物幻化身?
八极逍遥游万仞,
恍恍神乎惊天伦。
南北东西本一地,
惑之且看白云止。
南止北止东西止,
未料止时却归期。
   
自译:
南北东西本属于同一个大范畴,
若有疑惑且看一下天空飘浮的白云。
四方移动,
好似茫然的没有任何目的。
低头静思后忽然发问:
是谁让云彩可以无拘无束?
它在天空中任意往来,
掠过了无数高山。
恍然若神,
令人们叹为观止!
南北东西本属于同一个大范畴,
若有疑惑且看一下天空飘浮的白云。
忽东忽西,
忽南忽北。
当你我认为不该停时,
它却停住了!

林语堂先生曾撰妙联,曰“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这是大学问家的志向与目标,庶以近之。

春秋时期形了诸子百家的盛况,东西方也耸立了老聃、孔丘、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圣贤群出,蔚为壮观。中华民国再次涌现了王国维、陈寅恪、梁漱溟、鲁迅、章太炎等硕儒鸿士。

他们将东西的壁垒打破,神思遨游于古今——妙绝如斯可以无问西东了!

的确,趋近融合与差异存在在共同制约着东西方的各自文化。不可忽视的实际也存在着,即在人类发展中的特定阶段会出现东西方文化的内部失衡。

人类创造了人类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具有统一性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同”的存在是自然而然,但“异”的存在也不可避免。东西方民族在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生活地域、人文环境、审美取向、逻辑思维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成为了一种必然存在。通观东西方文化现象与进程,我们会发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已然是天经地义。东西方文化统一性和独立性共存的必然在于人(创作主体)之为人的共性和差异性的存在。换言:东西方的人们分别在创造着各自的文化,作为“同一物种”想拥有完全不同的艺文化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技的急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这一切使得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在逐步缩短。基于此,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时代”即将到来。天造人化,造化在焉!同一个天空下的不同人群在创造、演绎着各自的文化。

谁可以无问西东?徒众不能。“中得心源”以观内,“外师造化”以通天。遍阅四时,通览六合。推人知远,明己立正。

谁可以无问西东?潜渊腾龙,大吕黄钟。

注:本文部分选自九天居士《简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