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业负担重的原因何在?

 尚廉心语 2021-09-10

“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时间长、压力大,已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是民众普遍认同的现实。然而,不久前发布的由教育部袁振国教授领衔所做的调研表明:中国与其他十个知名国家相比,中学理科教材的难度仅处中等,否定了教材偏难需要降低难度的说法!

这到底该如何解释?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因素。

考试难。且不谈高考、中考这样的升学考试,那是经过长期复习备考之后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就是说平时的月考,期中(末)考,也都向这样的考试看齐,欲与之接轨。明显拔高了教学要求,远超出课标课本的准绳。“考试是指挥棒”,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已充分渗透师生的理念之中。为了应对一次次考试,平时教学必须加大难度,增加练习增加课时。为了应对考试,平时反复模拟练习、测试,“考-讲-练”成了教学的主旋律。

建议 降低平时考试的难度,以书本上习题的难度为准,严格按照7:2:1的要求命制试卷,让多数学生享有成功感,拥有自信心,促进个人学业的不断进步。

题海战。通过海量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提高考试分数。这已成业内人士的共识!因为教辅资料多而漠视精选;因为做的过多,而淡化深入思考;因为作业太多耗时太长,而丢弃反思总结!凡事应适度,过犹则不及。“题海战”造成了多数学生厌倦学习,有的学生兴趣丧失,少数学生投机钻营。仅少数优秀学生能坚持下来,多数则越来越差成为陪读!

建议 精心选择习题,分层布置作业。发挥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作用,重视思维过程的优化与解题书写的规范,重视评讲和订正,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才是王道!

满堂灌。眼中没有学生,只有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上也罢!由于课时充裕,由于习题充分,所以不愁没课上也不愁无事做,上课缺乏精心准备,随心所欲,一言堂、满堂灌等时有出现,课堂效益低下让人痛心。

建议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把活动时间还给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赶进度。为了最终的升学考试,为了保证最后的考试复习以充足的时间,往往从起始年级就有意加快教学进度。初一课程尽快结束开始教初二的,初二结束新授提前跨入初三。事实上对于本来已经很吃力的中等以下学生而言,赶进度真的让他们疲于奔命,无疑失去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信心。后进生的队伍随着年级升高而扩大,与这种人为的赶进度不无关系。有的说什么“先应对考试,赶上进度再说,考后再弥补”根本是荒唐不靠谱的!

建议 按照事先拟定的正常教学计划,切合学生实际进行日常授课,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考试,不宜追赶进度。考试时不妨以较慢的为准。除非教学效果好,多数学生能够适应的。实行快进度教学,并不宜作为标杆推广或硬逼!

如何让更多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好以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既学得实在有效又不失去兴趣感到困倦。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决不仅仅是少数优等生升学的荣耀,更期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为了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不应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