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消暑,无上清凉

 liangdatushu 2021-09-11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古人消夏,其实是没有什么好法子的,富贵和官宦人家还能有冰块可以使用,而普通人家,对于夏天的炎热,只能硬抗,或者少穿一些。元人《消夏图》画一庭院,广植芭蕉、一高士解衣,坦胸露乳,赤足卧于,榻上纳凉。夏日穿的少,真不失为一剂消暑良方。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常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夏季就再贴切不过了,宋人曾绘盛夏《槐荫消夏图》,庭院中老槐浓荫下,矮榻之上,又是一高士,头枕镂空竹枕,可散热,指甲依旧没有剪,傲娇士大夫。更重要是,他依然依旧袒胸露乳,似乎因为穿的少,凉爽而恬然入睡,神情也是洒脱自然。这些都是男子,他们能少穿些,那女子能少穿吗?能!

明 尤求 《荷亭消夏图》

其实,很难想象,没有图说出去你们也不信,女儿家在屋里,为了凉快,都是可以不穿衣服,明人尤求《荷亭消夏图》,所绘美人消夏,上身赤裸,不着一丝,入眼满是爽气,前几日文章《五月榴花照眼明》 ,言杜少陵早年曾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云:“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应如此无上清凉。

南宋 草堂消夏图

古代的名士有一种消遣,叫居于山斋,隔三差五去山间小屋做隐士。此事常在夏季,绘茅屋一间,二人相坐,屋四周翠竹劲挺,杂树丛生,山石奇特,不失为盛夏清凉消暑佳处。

南宋 佚名 柳院消暑图

在宋代,消夏绘画题材颇为流行,画中场景多为临水、 深山或树荫下。《柳院消暑图》中,白衣士人正襟危坐于窗前,僮仆执扇立于其后。窗外垂柳如丝,湖面平静似镜, 远处青山连绵,碧空如洗。但使人心静,则能得凉爽。

宋 佚名 《采莲消夏图》

杨万里诗云:“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而白居易《消暑诗》 却说:“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心静自然凉,在现在似乎还有意义,有一图,所以高士偃卧于一花被单,被单上绣大红牡丹,与今人无异,文人骚气,大俗大雅,应是心静之人,不为外物所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