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芬兰的前世今生:这个享誉世界“清廉”“长寿”的国家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

 世界历史网 2021-09-11

    芬兰,这个因“诺基亚”而闻名世界的北欧国家,被认为是全球最清廉的国家之一。在监察贪腐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的清廉国家榜单上,芬兰一直名列前茅。

    虽然大家都承认“诺基亚”是一个传奇一般的存在,但很多人对于“最清廉国家”这一称号就不是这么信服了。毕竟“清廉”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概念,而“透明国际”也并非万能且绝对客观的权威组织。

    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的芬兰共和国,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芬兰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却有着18.8万个湖泊。芬兰人称芬兰为Suomi (意思是湖泊遍布的土地)

    芬兰国行政区域

    芬兰是世界上长寿国家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国家,这里不仅安静,而且福利超高,年满65岁的公民如果没有退休金,可领取国家最低养老金,大约600 到700 欧,如果租房住,政府负担80%的房租。体弱或有病需要照顾的,社区24小时提供专人免费陪护。子女照顾父母,政府也会发放看护补贴,并每月多3天假期。

    独立前期芬兰早期社会处于散乱无序,没有芬兰从来没有实现真正的一,在很长时间内是由小村庄和农场组成的,随着维京人的入侵以及挪威人的移民,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芬兰的早期历史

    芬兰的历史算不上悠久,一千年前基督教传入现在被称呼为“芬兰”的这片土地之前,有关当地的历史详情仍然不为人知,人烟稀少,是十足的蛮荒之地。不过早在基督教传入之前,北欧海域上的维京海盗就已有劫掠芬兰沿岸的迹象。

    关于芬兰人的民族起源,史学界仍然存在着争议,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芬兰语和匈牙利语的关系要比其他语言来得更为密切,或许同匈牙利一样,同样古代东方游牧民族有着什么联系,同瑞典鲜明的维京血统截然不同。

    从人类文明史看,芬兰地区直到青铜器时代,才开始出现少量农业聚落。可能是因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就连横行北欧的维京人也未曾在此建立聚落。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芬兰在11世纪前,虽有聚落,但其状态仍然与“荒漠”无异。

    而从国家史看,芬兰长期以来也都扮演着“被统治者”的角色

    11世纪,基督教传入芬兰,同时基督教政权也开始了对芬兰的征服:瑞典、丹麦、诺夫哥罗德、条顿骑士团。最终在1249年,第二次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自此芬兰进入了长达600多年的瑞典王朝统治时代。

    除了地中海世界的十字军东征外,在北欧波罗的海区域,也存在着针对古代芬兰人的十字军东征运动。相传,12世纪中叶,早已皈依天主教的瑞典因不堪受异教徒芬兰人对其的袭扰,于是瑞典国王埃里克九世对其发动了第一次瑞典十字军东征运动。

    ▲描绘第一次瑞典十字军东征的绘画

    13世纪初开始,早已步入封建社会的瑞典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芬兰的控制,面对不想改信天主教的古代芬兰人,于13世纪中期再一次发动了针对芬兰的十字军入侵,并于13世纪末期把瑞典国境东推至卡累利阿。

    ▲卡累利阿、芬兰在瑞典王国中所处位置

    16—17世纪,是瑞典疯狂对外扩张的年代。瑞典之所以能作为北欧强权积极参与到欧洲国际事务中去,其很大程度上是由古斯塔夫二世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改革打下的夯实基础。

    1626—1630年之间,瑞典征召的五万名士兵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芬兰,但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不过,芬兰士兵在瑞典这些对外战争中逐渐展露头角,但瑞典的军事行动也给芬兰带来了沉重的赋税和兵役负担。芬兰人民虽然一度起义反抗瑞典统治,但旋即被镇压。不过却也因此逐渐唤醒了芬兰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

    ▲描绘16世纪末芬兰反抗瑞典统治的起义的油画。因当时芬兰农民主要使用农业生产工具作为反抗武器,而被称为“棍棒战争”

    除此以外,瑞典禁止了芬兰境内城镇贸易权,把出口限制在地方层面,严重阻碍了芬兰的经济发展。

    由于芬兰语诞生时间过晚,直到17世纪才稍稍成型,因此在历史中长时间得到使用瑞典语在芬兰也有着不一般的地位,不但上层阶级积极学习瑞典语,以至于芬兰语在日后也被不少当地人所刻意忽略了。

    ▲三十年战争的战役——吕岑会战中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二世用他的阵亡,给瑞典换来了接近一个世纪的霸权

    17世纪后期,称霸北欧的瑞典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满。为了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以使得俄国有直接和西欧交流沟通机会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趁此机会,联合了丹麦、波兰等国对瑞典发起了终结其霸权的“大北方战争”,而芬兰正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橙色斜线地区是瑞典在“大北方战争”后割让给俄国的部分,其中有不少部分是芬兰人的祖居之地。“收复失地”也因此成为日后芬兰发动“继续战争”的一个动机

    这场战争结束后,瑞典国力每况愈下。战争给芬兰造成了重大损失,不但芬兰重镇维堡失陷于俄国,而且还有5万人伤亡,再加上17世纪末芬兰发生的严重饥荒,都让芬兰人感到了失望,认为瑞典无力在俄国扩张之下庇护他们的安全,嫌隙也因此日益增长。

    而瑞典为了安抚,也逐渐放宽了对芬兰的控制。随着瑞典对芬兰影响力的逐渐减弱,大北方战争结束后的八十年内,芬兰超过一半的县的行政长官均由芬兰人担任。

    从自治到独立

    18世纪80年代,瑞典在芬兰的农业政策以及当地严重的农业歉收进一步加剧了芬兰人民的不满。随着俄国在俄瑞边境的军事动作越来越大,芬兰人对瑞典的不信任和怀疑也越来越大,甚至有军官因自己得不到瑞典的赏识而出逃,改替俄国效力。

    ▲瑞典王国最大版图

    1808年,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和约,拿破仑的声势威望达到鼎盛。当法、俄两国呼吁瑞典退出由英国组成的反法同盟时,却遭到了瑞典的拒绝。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同时为了全面控制芬兰湾和波的尼亚湾,正式入侵瑞典,并于短时间内横扫芬兰全境,芬兰再次成为大国争霸中的牺牲品。次年9月,兵败如山倒的瑞典被迫于俄国签订了和平协议。至此,芬兰正式成为俄国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公国,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

    俄国吞并芬兰之初,为了换取当地芬兰人民的支持,便许诺当地人民仍然享有原有的习俗、宗教、法律等权利,同时还表示芬兰公国的自治权将比瑞典时期的更为广泛,甚至拥有不向俄国行政部门汇报工作情况,直接向沙皇本人报告芬兰事务的权利。

    ▲接受俄国沙皇统治芬兰的芬兰议会

    然而自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国内的政治环境变得日益保守和反动。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非俄罗斯族的民族主义运动日渐高涨,俄国政府也缩紧了各地的自治政策,开始强迫其他民族俄罗斯化。

    ▲德奥同盟的建立,严重威胁了俄国的安全。受此影响,俄国选择和法国接触,最终让德国宰相俾斯麦“孤立法国”的政策毁于一旦

    另一方面,俄国西部强邻德国也完成了统一,国力进一步增强,威望如日中天。而当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和俄国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后,德国最终选择了支持奥匈帝国立场。

    这样的国际形势使得德国有能力从波罗的海直接进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这也正是俄国所最为忌惮的。此外,芬兰的防御设施和其保持的独立军队更加深了俄国的担忧,让俄国人难以对芬兰放下心来。

    ▲1904年被芬兰民族主义者刺杀的芬兰总督尼古拉·博布里科夫

    受此心境影响,俄国加快了同化芬兰人的速度,逐步解散了芬兰军队,强制要求芬兰人到俄国军队中服役,同时以俄语作为芬兰政府部门的官方用语,并立法试图收回芬兰人的自治权。俄国政府的种种做法,激怒了芬兰人,甚至在1904年有一位芬兰总督在当庭广众之下被愤怒的芬兰人所打死。

    1917年初,内忧外患之下,君主专制的俄国政府终于崩溃,资产阶级政府在俄国建立起来。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实现停战、缓解社会矛盾的目的,也被紧接着的十月革命所推翻。嗅到机会的芬兰议会,当机立断宣布了芬兰的独立。尽管芬兰国内存在着反对脱离俄国统治的声音,但已无济于事。

    虽然芬兰在十月革命后获得了独立地位,不过,当时的芬兰强敌环伺,形势并不乐观,国内不但爆发了内战,且也苏维埃政府执政的俄国发生了武装冲突,但总体而言,芬兰在两次大战期间有着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

    曾经深陷贪腐泥潭,如今也在面对挑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芬兰的政府规模也逐渐扩大:1970年~1990年,芬兰的公务人员数量增长了两倍左右。

    权力滋生腐败,随着公务人员数量的增加,芬兰的腐败案件也开始逐渐增多,大型腐败案件几乎都集中于城市规划、市政采购等部门,甚至有些案件也涉及到了国会议员。80年代,芬兰的腐败犯罪达到顶峰,整个国家内部腐败横行。

    图 | 芬兰议会大厦

    正是因为曾经深陷腐败泥潭,芬兰才开始了坚定的反腐败建设。有些文章说,芬兰人普遍鄙视贪腐行为,因此芬兰才能成为清廉国家。但从更多的资料来看,芬兰并没有把反腐寄托在人民群众的道德上,而是选择了法律和制度先行:

    芬兰法律中,构成腐败罪的起点较低,且惩罚严重。不仅仅是金钱贿赂,珠宝电器、免费旅行,甚至荣誉头衔也同样被视为贿赂,且足以构成刑罚条件;

    制定公务消费规章和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所有公务消费都有严格的规章,并由专门的管理人员代理执行,而且公职人员必须申报财产和收入来源,公众和媒体可以查阅官员的财产、收入、纳税状况;

    设立独立的监察专员制度。监察专员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之外,其监察范围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各级法院、警察和军队系统以及芬兰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还有严密的税收监管,广泛的社会监督,将权力牢牢地锁在笼子之中。

    图 | 芬兰最高法院

    不仅仅是对于政府,芬兰的法律和制度对于私人企业也施加了强有力的监管

    比如说,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政府和企业一同协作。在欧美等国,往往采取政府与企业谈判协商,最终落实成为法律。但是谈判协商有时既影响了效率,同时又留下了寻租的空间,这就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芬兰采取的方式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组织通道,在制定法律法规之前,通过组织通道获知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综合各方面的诉求,最终形成一个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法律,形成标准。这种政府为主导治理、社会组织协调配合的良性管理格局,在减少不必要的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减少了权力的滥用。

    在制度层面遏制了腐败之后,才是清廉文化的建设。芬兰人的廉政教育,不仅面向公务员群体,更是面向全社会人员:中学就设有基础法律教育课程,培养公民的守法观念,让公民倾向于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而非行贿。

    芬兰的崇尚廉洁,鄙视贪腐的文化氛围,不是所谓“芬兰人的天生性格”或是什么“民族精神”,也不是一天就普及开来的信条和原则。而是芬兰人民在见证了腐败问题对国家的危害之后,决定自我革新,长期坚持反腐败斗争的结果。

    图 |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严刑峻法,再加上道德文化的约束,两者相辅相成,才使芬兰成为了“世界最清廉国家”。

    芬兰的廉政建设确有其独到之处,但答案是不能照抄的

    芬兰早在19世纪就已经打下了优秀的工业基础,因而得以在后来的工业化浪潮中实现本国的大发展和经济腾飞;且芬兰国土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52万人,人口密度仅为18人/平方公里,说是地广人稀也不为过。

    图 | 2010年,芬兰的人口密度图

    高经济总量,低人口规模,贫富差距小……这些优良的条件,现如今一些前工业化的国家都不具备。照搬答案,并无益处,甚至可能有害。

    并且近年来,芬兰学者们发现,在芬兰市镇一级政府部门,“老友圈”式的腐败问题越来越普遍:一些市镇公职人员,往往把一些工程、任务交给朋友圈中的某些熟人承包商,而出现质量问题后,用“承包商的选择具有偶然性”来推脱责任;

    同时,市镇一级的工作人员,也因为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导致发生类似行为之后,往往选择无视。甚至有时因为惧怕遭到报复而选择逃避检举责任。

    这种“老友圈”式的腐败问题,说明芬兰的廉政体系也不是完美无缺,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但是,芬兰的反腐经验,又确实是值得学习的。比如健全法律制度,将权力牢牢锁在笼子里,防止权力的滥用;建立合理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作用,又杜绝官商勾结。

    图|排名前二十的国家/ Statista

    而芬兰的众多措施当中,最值得学习的,则是将反腐举措与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

    芬兰改革了罚款制度,将罚款金额与受罚者收入相挂钩——中低收入者罚款金额相对较低,高收入者罚款金额相对高昂。以超速罚单为例,大学生的罚款金额约在几百欧元上下,而如果是企业管理层这类高收入群体,罚款金额在几千到一万欧元左右。

    这种罚款制度,既给予违法行为以严厉的惩治,对后来者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社会各群体的公平。

    而芬兰的廉政教育,也确实是值得学习的

    健全法律体系和制度,从公民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塑造守法、反贪的观念,将“托关系”“走后门”等思想扼杀在萌芽之中;对公职人员,从进入政府的第一天起,就应明确告知相关的规定,依法严格管理,通过“严刑峻法”使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各社会团体监督政府的同时,也极度重视对内监督,对组织、团体内部的腐败人员持“零容忍”态度,坚决清理。

    图 | 赫尔辛基街景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天生廉洁高尚的民族”,只有对腐败深恶痛绝的人民。腐败曾经严重拖累芬兰的发展,是芬兰人民痛定思痛之后,进行自我革新之后,才建设了“世界最清廉国家”。即便这个称号有几分虚假,但芬兰人民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同样,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杜绝腐败的完美方法”。即便是“最清廉”的芬兰,近年来也面对着“老朋友圈”式的腐败。而值得学习的是,芬兰人民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坚持不懈地与贪腐行为作斗争,对于贪腐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法律制度的改进。

    芬兰在反贪腐方面的精神和成就,应该予以承认。但是他国的经验是不能生搬硬套的,只有结合本国实际,批判性地学习优秀经验,才能站在巨人肩上,进行真正有效的反腐革新。

    芬兰的幸福指数和清廉指数均位列全球首位,其实这个幸福指数报告前十名基本都是欧洲国家,且排名靠前的往往都是小国家。

    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北极圈内的芬兰罗瓦涅米。而圣诞老人的原型人物则是一位土耳其主教——圣·尼古拉斯。(加拿大还说圣诞老人是他们的)

    芬兰独立的时间很晚,俄国十月革命后这个国家才真正第一次独立。历史上芬兰属于瑞典统治,后瑞典败于俄国,才纳入俄国的统治下。

    芬兰被称为“千湖之国”,芬兰此名也是湖泊之国的意思。尤其是东南部,水网密布,湖泊数量达到18.8万个。

    国家女性地位很高,通过政府机构就可以看出,芬兰内阁成员中有12位是女性,占大多数,总理桑娜·玛琳(右二)也是位美女。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个“海的女儿”雕像;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则有一座“波罗的海的女儿——阿曼达”雕像,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赫尔辛基人口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有着极具休闲特色的市集广场,也是游人常聚的地方,很多鲜花、手工艺品摊位,可以看到芬兰生活的一面。

    芬兰首都本来是在靠近瑞典的图尔库,被俄国统治后,搬到了现在靠近芬俄边界的赫尔辛基。

    芬兰是国际社会承认的7个永久中立国之一。

    芬兰的夏季,光照时间长达20个小时,而且赫尔辛基的建筑又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因此又被称为“北方的白昼城”

    不过这里最漫长的是冬季,漫长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约-4~-16℃,常住此地的话是蛮难捱的 。

    诺基亚是芬兰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一开始是造纸和橡胶加工的,因为旁边有条诺基亚河,才改名诺基亚。后来当地为了表彰这个企业的成绩,将镇名改成诺基亚镇,后又升级为诺基亚市。

    芬兰比较强的是林木加工,以及相关的木浆、纸张出口。这是其主要的支柱产业。

    芬兰有两种官方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但人们比较喜欢学外语,平时英语什么的也都说得不错。

    北欧地区的人普遍比较闭塞内敛,芬兰人含蓄而朴实,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遇到周末节假日几乎都是全民休息,连商店也是不开门。

    国粹居然是桑拿!全国大概有192万间桑拿房,平均每3人拥有一间。芬兰人酷爱蒸桑拿,他们喜欢在桑拿室里聊天、讨论事情、甚至是开会,吃东西!(从这方面看,赤身裸体的,怎么都不像含蓄内向......)

    推出国家主题表情符号,诺基亚的表情符号寓意是坚不可摧,sauna就是洗桑拿,sisu是个非常特别的词,没有比较对应的翻译用语,靠近勇气、不屈不挠这种意思,在芬兰是一个代表一种民族精神的词,用得比较多。

    街头文化很丰富,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拉着小提琴演奏的艺人。

    芬兰农业和牧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6%,就这些人,不仅养护了全国人口,还使芬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燕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这主要得益于高额的财政农业补贴。

    芬兰是个女多男少的国家,女性比男性多60多万,这一现象正以每年3800人的速度持续上升。


     芬兰的国家概况介绍

     芬兰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快速理清欧洲历史,五分钟感受三千年文明历程

     芬兰历史发展的简介

     从古欧洲的四大族群变迁,来讲讲欧洲两千年历史脉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