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知行合一

 xiaoyao110 2021-09-11

不一,所以一之也。天之于物也,巨微修短之殊位,而生成之,一也。— 《别王纯甫序》

【合适的人,要在合适的位置】

什么是统一?并非是整齐划一,而是让不同的人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呈现出最大价值。正如把不同的树木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一样,真正的统一,不是把十个人统一成一个人,而是把十个人按其特点升华出他们的良知,使其都成为良知光明的人。

保持个性

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

        当说到保持个性的时候,也许很多所谓成熟的人都会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不需要个性,只需要适应与妥协,张扬个性那是幼稚的行为,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那些闪光的思想,那些独特的行为都会被磨得毫无棱角!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渐渐地,年轻气盛的急躁没有了,稳重出来了,狂妄少了,包容多了,冲动淡了,忍让浓了,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们失去了个性。我们只是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来体现自我的价值。我们依然有着一颗滚烫的心,有着坚持的理想,有着纯真的性格,有着对社会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我们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无论在何时都弥足珍贵,它代表了我们不被世俗潮流淹没的精神,它让我们成为自己而不是别人。

天天加油站

      个性,让我们区别于别人,也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卓然独立。——摘自<365天做最好的自己 >

中国哲学——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是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是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即是二人的合称。

战国末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法家的政治思想是当时的主流,其他各家学派莫不受其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道家当中分化出一派——黄老学派,其思想宗旨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假托黄帝的名义,引进法家学说,同时还兼收了其他各派如阴阳、儒、墨等诸家的观点。

这一学派主要的思想特点,便是“无为而治”。《史记·乐毅列传赞》记载,黄老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河上丈人和安期生,这两个人都是当时著名的隐士。

最初,黄老之学在诸子百家中地位平平,并不引人注意。直到西汉初年,由于它契合当时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当世显学。

陆贾是汉初黄老思想的最早倡导者。他对刘邦说:“陛下虽然是在马上得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治理国家,应该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计。”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令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经秦末战乱之后,整个社会一片疮痍,民无盖藏,人无作业。当时百姓刍里体差生自 恢复生产。而黄老之学所强调的“道生法”,

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正符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陆贾以黄老学说为指导,结合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写了一本名为《新语》的书,提出必须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思想。他主张统治者对百姓不要过多地干涉,要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样才可以减少人们对统治者的反抗,才能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陆贾的这些主张,得到了刘邦的称许,全部记载在他写的十二篇《新语》里。

黄老学派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此后惠帝、吕后和文帝、景帝统治期间,都有意识地、自觉地将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加以推广运用,才出现了后来“文景之治”的盛世。

推行黄老学说最为著名的是曹参。曹参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当年他跟着汉高祖起兵,带兵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可刘邦做皇帝后,却任用萧何当了开国丞相。刘邦死后,汉惠帝继位,此时,萧何也病得只剩下一口气了。汉惠帝亲自去看他,请他推荐丞相人选,萧何毫无保留地推荐了曹参。

曹参继任丞相后,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革、举措,一切都依照萧何制定的政策。对原有的法令,全部照章执行;对萧何时所任用的官员,也没有罢免擢升。由此,有人在汉惠帝面前进谗言,说曹参有私心,不精心治国。

汉惠帝也很奇怪,便叫来曹参议事。曹参说:“请问皇上,您跟先帝比,哪个英明呢?”

惠帝说:“我还年轻,哪比得上先帝!”

曹参又问:“要谈治理国家的谋略,我与萧丞相比,皇上您看哪一个更贤明呢?”

惠帝微笑着说:“恐怕你比不上萧相国吧?”

曹参乘机恳切地说:“皇上说得完全对,皇上比不了先帝,我不如萧相国。那么,先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制定出的政策,难道我不应该好好地继承下去吗?还要随意更改吗?”

这就是曹参“萧规曹随”的从政谋略。这种政治看似消极,实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参在任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老百姓歌颂他说:“萧何为法,齐如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从黄老政治的实际情况看,黄老之术本身是较为温和的法家路线,它是对秦王朝极端暴力政治路线的纠正,自高祖起一百多年里,开创了“文景之治”政治局面,更是成就了汉武帝的千秋霸业。

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西方哲学——人生的最高目的

艺术的主要任务是美的创造,自然可能比

人包含着更多的精神力量与创造力量。

——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是晚期希腊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生于埃及的他,曾拜亚历山大城的安漠尼乌斯为师学习哲学。他的一生正逢罗马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由于罗马军队战斗力下降,他出生之前,外族就不断入侵,加上瘟疫,罗马帝国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同时帝国财政崩溃,税赋加重……一直到普罗提诺死后,这种局面才结束,帝国才重新建立了秩序。

在道德方面,普罗提诺为人真诚,无可挑剔,像斯宾诺莎一样让人感动。他总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告诉对方。许多有权势的人都听他讲课,皇帝也对他非常赞赏。他本想建立一个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但后期失去了皇帝的支持,计划也就搁浅了。此后,他开始写书,一生著作颇丰。但是,在普罗提诺的书中没有任何关于苦难的描写。

他曾参加罗马远征军,目的是研习东方哲学,此后就一直从事教学与写作。他的学说融合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流溢说”,将“太一”看做万物之源,并认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复返太一,与之合一。

普罗提诺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他把理念世界归纳为太一,认为它超越一切,绝对完美。在当时的时代里,幸福必须经过对非感官的事物加以思索才能获得。这种幸福是靠思索得来的,因此感官世界、现实世界就受到了轻视。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想在理论中经过思索得到幸福的人来说,普罗提诺非常重要。

在纯粹理智方面,普罗提诺的优点非常明显,还纠正过柏拉图的错误。他提出过很好的论据来反对唯物主义,他阐述的关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比前人更透彻。

关于死后还有没有关于生前的记忆这个问题,人们都很好奇。普罗提诺说,人的一生只是灵魂很短的一个时间段。在灵魂向永恒发展的过程中,这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灵魂会逐渐遗忘生前的事情。到了最后,会将生前的所有事情都遗忘干净。

普罗提诺主张有神论,同时主张迷信与法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现实是令人绝望的,他们幻想着有一个充满美好、善良的世界。这个“美好的世界”对于基督教徒来说,便是天国;在柏拉图主义者眼中,是一个充满理念的永恒世界。基督教的神学家认为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神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把普罗提诺称为“柏拉图在世”。

普罗提诺在历史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当时的世界中,他的学说虽被广泛接受了,但是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是古代哲学一个终结,同时又是基督教哲学的开端,不仅是对中世纪的基督教,还对天主教神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