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华永道发布《新科技对人才结构和能力的颠覆洞察》!

 新用户61024634 2021-09-11

9月4日,普华永道在服贸会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对外推出《新科技对人才结构和能力的颠覆洞察》报告。



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及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指出:“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普及将不可避免地为各行业带来冲击。同时,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对经济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也逐渐使就业产生结构性的调整,这意味着数字化时代对岗位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升级从业者技能来应对未来差距。”


报告以北京市和部分城市为例,立足于城市定位,利用技术手段和普华永道全球方法论,对相关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未来能力需求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同时对标国际经验,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人才,提出了相关建议。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机构服务部总监肖锦琨介绍:“报告基于重点职业能力需求和可替代性分析的机器学习模型,测度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给人才培养和发展带来的挑战。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创新,各行业均处在深度转型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产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诸多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所替代,各行业由于其本身职业发展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其稳定性及延续性展现出显著差异。”


图片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机构服务部总监肖锦琨进行分享

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差异,各行业呈现出的风险集中度不同,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高被替代风险职业数量最多,而“批发及零售业”、“社会、教育及个人服务”中的高被替代风险职业数量最少。报告指出,深入分析行业,发掘替代风险背后的规律以及未来转型要求,是城市及劳动从业者抓住机遇的关键。

报告预计,到2037年,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可以提供的净就业机会相当于中国现有就业岗位数的12%左右,从绝对数字来看,净增加就业岗位为9300万左右。

报告发现,服务性岗位涉及高水平“人际交往技能”,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取代。对于建筑业而言,城镇化带来更多建筑岗位,也将启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就业岗位将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转向“高价值型”。而随着粮食生产从“田间”转向“实验室”,农业需要截然不同的新技能。

这提示,“升级从业者技能”是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对“从业者”而言,则需正视人工智能风险,更新技能并提升“个人竞争力”。比如针对AI替代性较高的职业,从业者应该未雨绸缪,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管理技能等)。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和组织咨询主管合伙人于晨表示:“我们需要正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巨大改变,并在认知上主动拥抱这一变革。基于普华永道的观察,建议政府及行业积极携手开始行动,实现城市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 


图片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和组织咨询主管合伙人于晨进行分享

报告还从城市顶层设计、全面人才管理、数据分析决策维度提出了相关举措建议。


 城市战略定位需要有效承接 

面对数字化挑战,每个城市需要基于战略定位进一步分析支柱产业以及政府职能如何承接,未来需要构建什么能力,以及彼此如何协同,普华永道的“战略性人才规划方法论”可以帮助城市从顶层做深入梳理。

 数字化转型人才升级是关键 

针对城市的“关键少数”做好人才引进;针对普通劳动者,积极开展“技能重塑”以应对未来技术挑战;此外,普华永道还提出通过“打造人才全生命周期体验”(吸引与筛选、入职和融合、成长与发展、任职和决策)来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力。

 城市人才需要智慧化管理 

普华永道建议城市建立“核心人才数据库”,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如企业、高校、机构、智库等),重点关注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以及紧缺人才的分布;并通过“人力资源一站式看板”,对人才能力、结构、缺口、流动进行动态追踪与监控,提升城市人才管理能力,加速城市人才的转型升级。



图片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和组织咨询主管合伙人于晨(右一)接受媒体采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