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倒读才是宝玉与黛玉真实关系,绝!

 liuhuirong 2021-09-11

少读《红楼梦》就是一则悲情的爱情故事,慢慢越读越糊涂,怎么这本书的来历非常复杂,故事结构扑朔迷离,现代人视它为百科全书,古代朝廷看它为禁书,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狱”那么简单!


林黛玉与贾宝玉无疑是这本书的主线,却不是整本书的主角,那主角是谁呢?贾母贾政与王夫人,是他们三人之间管理贾府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是非非,不同的抄本,不同的批注,都说这书非一人之手,批判高鹗续写红楼结局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多。


红楼梦中对十二金钗命运的批注,符合逻辑,但又倍感蹊跷,有的地方是不合情理的,只能反复阅读才能使它看起来更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本意,要说它被列为禁书,映射清朝统治者的种种,最应该研读的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话中所暗藏的寓意,看穿以后真有些令人惊呆下巴的感觉,两个字是“真绝”!

读懂那句话,就要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今生,林黛玉为一株“绛珠仙草”,贾宝玉为一名“”神瑛侍者”,艳羡人间的繁华,下界成为一块顽石,经高人点化成为玉石,幻化成人形投胎到了贾府,做了衔玉而生的富贵公子!


“”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也尾随而来,沿着神话故事而写,本书便

不接地气,也没有了神秘性,幻化成人形尾随神瑛侍者而来的林黛玉,将神话故事切入到了实际的生活当中,这种巧妙的代入感,为可阅读性加分不少。

顺理成章的出场,而后的疑惑却来了,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姑舅亲,硬是把他们与爱情扯在一起即便是在古代皇室也不符合常理;那么自从宝玉看到林黛玉便被林黛玉所迷,摔玉的故事章节也就来了,林黛玉爱哭用眼泪报答前世恩情则很好理解,黛玉哭一次就是要为宝玉背一次黑锅!


为什么这样说呢?还得从他们之间的真实关系来做分析,那么不妨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话倒过来读,便是“卦中林黛玉,脉理薛占尽”,“卦”这个字是符合书中本意的,十二数字的运用,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梦语,无不体现易经的哲理思想,因此林黛玉便是卦中的轴心。


上半句好理解,下半句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要“钓鱼”,想知道它就得仔细考虑书中人物的病和贾宝玉的爱好,秦钟,秦可卿,尤二姐,晴雯,金钏儿,司琪等姑娘小子们先后的去世基本上都与贾宝玉爱吃胭脂有关,有人分析,贾宝玉吃一次胭脂,贾府就要死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这胭脂难道真的就是姑娘们嘴上涂的唇彩?这胭脂威力也太大了吧,想知道它的秘密,就看着一句“脉里薛占尽”,林黛玉既然是书中的轴心,那么她就决定了贾府的命脉。


草与大树毕竟有别,即便是“仙草”也不过是草,因此林黛玉顽强抵抗自我命中的不足,需要长期服用“人参养荣丸”,便是不断地给自己身上加吗,以贵而求生。林为树,黛为美,玉为贵,因此林黛玉是为宝玉而服务的,只有牢牢抓住宝玉,自我的肉身才可延续,这样书便一直没有脱离开篇,神话与现实穿插很是完美!

了解了林黛玉的使命与特性,那就要交代林黛玉的真实身份了,“绛珠仙草”到底是颗什么草,会令贾宝玉如此痴迷,与贾宝玉酷爱吃胭脂又有什么联系?揭晓谜底时,不禁会使爱读红楼梦的人拍案叫绝,谜底就在“薛”字上,有人说薛宝钗就是长大了的林黛玉,林黛玉长大了,却令贾宝玉越来越厌烦,也埋伏了贾宝玉最终出家的结局,为啥呢?


知道缘由,就要看这个“薛”字,在古文中这个字就是一种草本植物叫做“赖蒿”,学名叫作“艾蒿”,这个大家都知道它又药用价值,另一个用途却是制作印泥,答案揭晓到这里,真相是不是水落石出了?贾宝玉是贾政这位当局者手中的“玉玺”,黛玉便是贾母这位辅政者手中的“印泥”,唯有王夫人视宝玉为常人,很多姑娘便是宝玉心中美好的朱砂痣!王夫人才是真心将宝玉视作人来看待的!


然而,皇宫是冰冷的,无情的,宝玉每每动心一次,玉玺就要颁布一个文件,美好的东西烙上鲜红的烙印,便是一次残酷的皇宫劫数,林黛玉的眼泪是情之所泄,谁让她占尽锋芒!贾宝玉是“假宝玉”,挣不脱皇权的斗争,就认了情僧这个头衔,毕竟年轻爱吃胭脂惹的祸,都会被原谅,艾草驱邪避难,贾母牢牢掌握着印泥,保护宝玉的纯洁,其实也是对贾府的一个保全!


分析到这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话所隐喻的事实也就浮出水面,印章与印泥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真实关系,用爱情来美化,却与爱情毫无关联!

抛开事实真相不去研究,正着读,反着读,这与风月宝鉴的正反面也是非常吻合的;印章与印泥之间每一次相遇便是宝玉与黛玉之间关系的真实披露,这种写作手法你们怎样看呢?我觉得是两个字,真绝!

【谁解其中味?总会有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