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瑞清临古十一帖,看他如何化古?

 行喜 2021-09-12

李瑞清

李瑞清精通书法,工于绘画,擅长诗文,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和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李瑞清沉浸书法数十年。他早年痴于碑学,上追周秦,博宗汉魏,临遍钟鼎碑刻,声名显赫。晚年在其他书家淡化法帖之际,李氏却主张由碑返帖,碑帖融合,勇于拓新。他把碑刻的雄强厚拙和帖学妍美流利相融合,作品超键若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影响深远。生前著有《梅庵诗文稿》《春秋君臣大义通考》等。其遗文由侄儿李健等人编为《清道人遗集》二卷、《佚稿》一卷、《捃遗》一卷。

长沙市博物馆馆藏《李瑞清临古十一帖》,共26页,每页宽16厘米,高28厘米,是其研习帖学的重要作品。从曹魏时著名的书法家钟繇,到晋代王羲之、王献之,唐代欧阳询,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李瑞清精选了十一种法帖。每临一通,其后或题评,或叙心得,或明流变,此件作品是李瑞清研究帖学、化碑为帖、碑帖融合的重要见证。

01、

临钟繇《荐季直表》

■ 临钟繇《荐季直表》,其后题“抚太傅书时时露隶法”。钤朱文印“梅庵主人”。《荐季直表》为魏黄初二年(221)八月,钟繇70岁时上魏文帝曹丕表,通篇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此帖笔法既有《礼器碑》中的典雅、飘逸沉着,又有《张迁碑》的朴厚劲秀、方整多变。

在临习时,李瑞清将两者巧妙地融入笔中,化碑入帖。整体笔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尤其是部分捺画、勾、点,瘦劲如铁,入木三分。行笔棱角分明,笔画之间粗细匀称,以方为主,含蓄自然,如“直”“尚”“书”等字尤为精彩。

02、

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其后题跋“快雪帖当知其蕴蓄异唐人”,钤白文印“奇观”。《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李瑞清临此帖时,用笔以圆笔藏锋为主,由横转竖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深得晋人平和简静、从容中道的特色。在起笔收笔、转换提按中,偶有碑法笔意,如“雪”“力”“不”等字,骨力中藏,精神内涵,显其和谐中妙合造化的意境。

03、

临王羲之《二谢帖》

■ 临王羲之《二谢帖》,其后题跋“余去年见大令鸭头帖,墨迹与右军此帖皆类海岳书,何耶?”钤朱文印“李”“李瑞清印”。此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姿。

在临习时李瑞清没有亦步亦趋,追求形似。而是遗貌取神,直窥法书堂奥。“若但以形貌求之,愈近则愈远”。此帖用笔轻重缓急,笔法碑帖融合,沉着痛快,自然洒脱而富有节奏感。

04、

临王献之《中秋帖》

临王献之《中秋帖》,其后题跋“此帖殊乏静气”,钤朱文印“梅庵主人”。李瑞清在临习此帖时,认为“此帖殊乏静气”,耐人寻味。中国书法受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影响,对“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如老子把“虚静”视为万物之根,认为致虚、守静就能达到自然之道。庄子进一步倡导“坐忘”的境界,对老子虚静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继承。书法亦把虚静作为个体修炼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临习此帖时,李瑞清根据自己書写的经验,观看作品的感受,欣赏的心理特征,对此帖提出了“此帖殊乏静气”的质疑,与后来徐邦达先生等人的感受是相通的。

05、

节临王羲之《兰亭序》

■节临王羲之《兰亭序》,其后题跋“米老得此帖最深,盖无笔不折,无折不超”,钤白文印“临川李氏”。李瑞清倡导在临帖过程中灵活运用,对此,他深有感悟:“余每临帖,从碑笔求之,辄十得八九,若拘守法帖,无异向木佛求舍利子,必无之事,不可不知也。”

在临习此帖时,李瑞清化碑为帖,顿挫如意,将笔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左右逢源。运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转折圆活。作品寓流美于意态挥洒之间,妙妍多姿而富有书卷气。

06、

节临颜真卿《湖州帖》

■节临颜真卿《湖州帖》,其后题跋“不若座位神妙”,钤白文印“临川李氏”。李瑞清临此帖的心得是“不若座位神妙”,“座位”即《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十一月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书信稿。与《争座位帖》相比较,《湖州帖》用笔则圆转连绵,多侧媚之姿,少雄浑强劲之气。

07、

节临苏轼《颖沙弥帖》

■ 节临宋苏轼《颖沙弥帖》,其后题跋“上承鲁公,下启香光”,钤白文印“奇观”。《颖沙弥帖》是元符元年(1098)十二月,杭州的和尚参寥子欲携徒弟颖沙弥渡海来见苏东坡,苏东坡写信阻止他而作的一封书札。

在临此帖时,李瑞清化碑为帖,笔法既有碑的朴拙厚重、跌宕生涩,又有帖的端庄娟秀、灵活多变。

08、

临黄庭坚《跋争座位帖》

■临宋黄庭坚《跋争座位帖》,其后题跋“超键若鹗”。黄庭坚是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其大字行书中宫紧收,凝练有力,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这种崭新的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李瑞清以曲折顿挫、圆转流畅的笔法临习此帖,单字结构险峻,线条组合新奇,章法富有创造性,横画节奏变化强烈,具有特殊的魅力。

09、

节临米芾《临沂使君帖》

■ 节临宋米芾《临沂使君帖》,其后题跋“学米当得其折处,余好六朝两汉碑,帖学了不留意,晓窗临此,亦希有事也”,钤朱文印“李瑞清金石印”。李瑞清对米芾用笔深有体会。“学米当得其折处”“米老得此帖最深,盖无笔不折,无折不超”。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

李瑞清临习此帖时,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欹纵变幻,雄健清新,深得米字神髓。

10、

临王献之《送梨帖》

■临王献之《送梨帖》,其后题跋“董香光临此便觉忙乱,乃知晋人书品之高”,钤白文印“临川李氏”。《送梨帖》首句“今送梨三百”刻帖为“今梨三百”,按字距实缺一字。

李瑞清此作品笔法变化较多,布局多变,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宽忽窄,寥寥十一个字构成空灵的意境,颇耐人品味。如“梨”“百”“雪”等字,横画起笔较原帖更为粗重,保留了其碑法用笔的特点。

11、

临欧阳询《张翰帖》

■临唐欧阳询书《张翰帖》,其后题跋“险峭大变晋法,当书皇甫碑年书”,钤朱文印“李瑞清印”。《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的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宋徽宗赵佶在其后题跋称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李瑞清临习此帖时,结字中宫收敛,外画伸展,字体修长,用笔刚劲挺拔,险劲瘦硬,深得其中三昧。

从长沙市博物馆馆藏《李瑞清临古十一帖》可以看出,李瑞清在学习方法上反对临帖亦步亦趋,追求形似。而是灵活运用,或以篆笔求之,或以碑笔求之,取长补短,从而洗刷滞钝之弊,形成新风格的典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