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习12之图书角

 五艘文集 2021-09-12

图书角

今天太阳出来了,一切都亮堂堂的。
前几天也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一场可以放空很久的考试。
思念的旧友也重新正常联系了。
当前的工作生活都步入了正轨。
生命的进度条也开始拉快了。
不,这样太平静了,不适合青春。
青春是奋斗的,澎湃的,折腾的。
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呢。
可“修炼”不就是静心的吗?
观看所谓的纪录片,知识片,

阅读所谓的书籍,知识。
长茂盛的番薯叶,怕是结不出丰硕的红薯。
红薯叶也很甘甜鲜美,可放弃红薯不是明智的。
窗外风起,草木摇曳,惊起一群雀儿。

  图书角是个好地方,重视阅读的老师应该会多多强调。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图书角上面的书是小小一角的数量,也是小小一角的知识面。有些书还很新,新的脏了,积灰了。有些时候很旧,旧的亮光,也折了角了。每个教室的书都不一样,每个教室的读书范围也不一样。
  早就想要借阅,要不就是我事繁多,要不就是心态浮躁。自繁多的事暂告一段落了,而充裕的时间却在迷茫着。这心浮气躁的心是跟学生的心一起跳动着的吗?也应跟我的心境有关。虽然不太说话,看上去平静的,实则很浮动。书简单了,看不下去。书复杂了,看不懂。最多寥寥一翻。


  终于在被安排了很多晚自习任务时手伸去了图书角。《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历史书上就简介了主旨,而我能学到的也只是这个主旨罢了。偏说明性质的文章,各种数据罗列的无懈可击。这些这种时效性很强的调查报告也只能是览一趟历史了。多次被注射这本书的精华“葡萄糖”,现在再怎样也品尝不出葡萄糖的美妙了。


  曹文轩的故事是能看下去,作品同质化感觉也是很严重。或许我看不出来他们之间的区别吧,但是总体来说他的意象都是很相像的。《鱼鹰》,这本曹文轩的长短篇小说集,前面的是《我的儿子皮卡》系列长文选段,无疑是引人入胜的,也是有趣质朴的。但后面的短篇小说我却怎样也看不进去,先不说是“入戏”难。看到意象都是同一个意境——一个美丽淳朴的油麻地自然乡村。皮卡的故事与丁丁当当的故事,都是系列故事。长篇的故事涵盖着的是作者整个的世界,在短篇当中或多或少能够体现得出,读来竟觉重复了。也许有的人可以在短篇当中领略到曹的文采,从而去找寻曹的相关,或相陷于长篇或追寻踪迹。从这个意义上看,曹的短篇更像一个导读,谁能看只满足看导读。说此话或许有些偏见啊,是我更爱长篇的原因罢。


  借阅流程很简单,直接从书架上拿下,然后看完还回去就可以。我先定一个小目标,把书架上的书都看完。但是这种追求量的结果下会不会效果不好呢?要我慢慢看我也领会不到什么,除非旁边再来个音频指导,可是音频指导,又不是我的独特阅读体验了。既然这样就先让我一睹为快,享受着轻酌葡萄酒的美妙。有些书可以用大概的方法得到它里面的一种感觉,一种思想,这样便可以了。有些书则要精读细读,这都取决于我的深度。暂且都把他们从书架上拿下来。全校六个班并不是每个班都有图书角,有一个班他们的图书角都在自己的课桌上,晚自习的时候各自拿出自己的书来看,这也是一种好的方法。和其他班书架上满满的书不一样,书架上的书多不代表他们爱看书。有可能是将书置之一旁,有可能是书太多了,书桌和书架上都有书。都有可能了,现在只有四个班才有图书角,我先从顺路的那个班级借起。这般大把大把时光不拿来看书,可惜了,额,其他的事情也是需要的。


  调研和看书,这种状态很舒适也很美好。


曹文轩《鱼鹰》
不得不说语言充满童趣,

他的视角里面有孩子,

并且更多的是孩子的位置。

故事的开头母亲对她腹中胎儿的抉择,

没有像言情剧中的爱情视角来写,

诸如爸爸和妈妈也没有所谓的争吵场合,

讨论“爱与不爱”。

也没有单纯地从女性的视角出发,

什么独立坚强舍不得孩子之类的。

从他们平淡的语言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纠结,

对一个小孩子的到来非常的忐忑。

多次说“不要”与最后的“要”当中确定自己的决定,这样的心理就通过语言描写出来了。

不是像案头文学那样描写出复杂的心理,

以小孩子的视角应该猜不出这般心思。

受众群体既然是儿童,

便也没有晦涩的语句,

有的只是窗边的沙沙响。

1

END

1

文字 / 边充电码的

图片 / 实拍图书角

文163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