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掉的实体书店

 爬格子的兵叔 2021-09-12

我看过好些人,专家,网红专家,野生专家什么的,都在说实体书店会逐渐消失。概括起来说,原因主要就是什么电子书更方便呀,电子书越来越进步啊,什么的。

我觉得这些肯定都是重要的原因,但也肯定不是原因的全部。实体书店自身的问题也应该被注意到。

我特别喜欢逛书店,虽然书店里头的书要比网上的贵挺多,但是逛实体书店有逛实体书店特有的乐趣。在那里,你直接接触到的是纸质的书本,你还可以翻一翻。

网上买书流程简单,就是看到了下个单,最多是看一眼评论里面晒出来的到手的实体书的图片。选书的过程很枯燥。基本上是先想好了买什么,再去选。你要是想靠里头的购买推荐买书,多半是要后悔的,没几个认真评价的。甚至多数都是复制粘贴,贴的驴唇不对马嘴。

还有那种专业评价书本的网站,里头要么是把书夸的简直就是当代经典,前无古人。要不就是批的一塌糊涂,好像就批评者真理在握,所有书本都是垃圾。

对选书这事儿,我觉得是个跟买所有的其他东西都不一样的过程。在实体书店里选书,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有一种寻宝的好奇心在里头。

我平常读书时候选书有那么三个途径,一个是老师推荐,专业上的哪些著作是应该看的,哪个话题目前被在哪些书里面集中的讨论或者做过系统的梳理。

再就是通过读的书的参考文献,一本好书的参考文献中提到的书基本上也同样是能够在同一个水平拿出来引用的。好书参考的书,甚至批评的书,也都是配得上作者去批评的。这两种途径都是从专业书的角度,都是在一个知识系统上的。

第三个途径就是逛书店或者逛图书馆。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漫游。挑选一本拿出来翻几页,喜欢呢,就再多翻几页,不喜欢呢就再往前走走,翻翻别的。只要我在学校,每天晚饭之后必须去图书馆里面转悠转悠,以来是消化食儿,而来是享受精神漫游的快乐。朋友偶尔来电话,赶上我在图书馆,我就会给回信息在图书馆里不便接,他们就总是打趣说物质粮食解决了温饱,立刻就去找精神食粮,还真是两手抓,两不误。

这几年越来越渴望多到学校里面呆着,精神漫游绝对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方面。一来塞北小城的书店里主要卖的都是教辅书,其实也不光是我们这种小城,大城市的书店里,教辅也是卖得最好,占地最大的。所剩无几的地方,还要紧着各路娱乐明星网红带货和资本大佬花里胡哨的自传、访谈、画传和经验总结什么的。留给可供精神漫游的地方,三五分钟就能转完。

二来这些书本很久很久都不会更换。做书店的也不是因为多么喜欢书,都是买卖,business is business,早年间那种能过来给你推荐几本书,聊上几句的事情,那是不会再发生了。钱穆先生再给他的《人生十论》里写的那种老板给一位刚入入读门径的孩子推荐书本的场景,是不会出现了。如果一个人不是被社会达尔文主义糊住了思维,他就一定能看到当没有了这样的人与人的交流之后,实体书店这种business,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网络书店那种business的。

三来,有个效应说是一个餐馆的生意越是不好,它越是节约成本,关灯也好,省开支用度也好,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好。实体书店变成了生意,也是如此。书本不能拆开了塑料封皮,只可远观,拍照也不行。这样一来,跟在家里用手机看网上买书,差别不大。价钱却贵了不少,老实说,死得不怨。前阵子听说我们小城,开了家新书店,我抓紧去参观。这里倒是可以看书的,但主营是咖啡和猫。书呢多是时尚杂志,这也很正常,听说去的主要是些美女拍照和看美女拍照的。悻悻然回了家。如今下了班,吃过饭,只能在自家里蹿高匍低,看着我自己的书本聊以自娱了。

(问学记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