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书,两个字,三类人,听完韩鹏杰讲《道德经》,你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白桦树2008 2021-09-12

8月30日上午,秋高气爽,精塾学院首期私塾公开课在西安悦荟广场樊登读书线下体验店成功举办。本期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在国学领域深耕多年的韩鹏杰教授,为书友们带来了《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正所谓凡事你得说出个一二三来,韩鹏杰教授当天就通过对一本书、两个字和三类人的解读,将《道德经》的核心内容梳理的清晰明了。如果你错过了现场讲座和直播,那么这篇干货推文你一定不能错过。

活动由精塾学院执行院长,同时也是樊登读书联合创始人王永军先生主持,在介绍精塾学院的创立初心时他提到:精塾学院是致力于国学经典解读,精品蒙学教育的知识服务平台,联合国内著名学者一起打造有文化、有内容、有作用的国学精品课程,结合定制文化研学之旅,聚合每一个有学习需求的人,一起打造“国学大本营”,用经典智慧开启幸福生活

图片

在众多经典中,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虽只短短5千言,却蕴含着中国文化深刻的内容。在活动中,韩鹏杰教授通过对一本书、两个字和三类人的解读告诉我们为什么人人都要学点《道德经》

图片

一本书:《道德经》

《道德经》创作于东周时期,周朝逐渐衰败,老子准备出关隐居。在西出函谷关时,被守关总兵喜拦住让其写下关于“道”的思想。老子无法,遂刻下没有书名、没有分章的五千言著作。在汉朝的时候《道德经》这个名字基本形成。

历史上对《道德经》的解读版数不胜数,最为经典的两个版本:一个是汉朝河上公注解的版本,大家也普遍认为是他将《道德经》分为了八十一章。另一个是魏晋南北朝天才青年学者王弼注解的版本。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已经成为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鲁迅说:不读这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林语堂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它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道德经》可谓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而能写出这样一本流传千古的著作,这位作者一定不简单!

作者老子曾任周朝的史官,类似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和天文台台长的角色。他有机会接触更多书籍,成了一名知识渊博、智慧超群的人。周朝的王、诸侯、将军、丞相等等重要人物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他请教。老子对这些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然后把这些答案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就形成了《道德经》这本著作。

两个字:道和德

图片

《道德经》的智慧精主要体现在两个字上:“道”和“德”。这两个字直到现在也是我们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字。

老子讲的“道”有两层含义:一层叫天道,包括万物的本源、宇宙的规律。另外一个就是人道,也就是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那怎么理解这个道呢,一个形象就够了。

我们走在道上,什么事最重要?就是这样一个形象,相信大家都能领悟出来。

我们走在道上,第一个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方向和目标。没有方向那就叫迷路,没有目标就叫做流浪。

第二个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规则和境界。做事之前制定双方都认可的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谦虚、互助,走出境界。

第三个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边界和底线。只要是道就有边界,道外边往往就是深渊就是歧路,你得了解红线和底线,才能确保无忧。

所以“道”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概括起来就是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这些不正是我们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乃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嘛。

把“道”搞清楚了,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违背这个“道”就是失德。想要理解《道德经》,一定要清楚“道”在前而“德”在后,一切才能顺理成章。

三类人:士、王、圣

图片

《道德经》是一本什么书?哪类人一定要去读一读呢?老子也给出具体的答案,那就是 士、王、圣。

1、士者之道

士的本意就是“做事”,按阶层来说,士属于基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士字,上边一个十,下面一个一。十个人里面推举出一个来,领导大家、管理大家、服务大家。从写法上来看,士要把自己放在最后的位置。也不简单,需要一定的素质和智慧。

《道德经》中强调,作为士,首先做事要谨慎,“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严肃,“俨兮其若客”;另外说话做事要使人感受到温暖,“涣兮若冰之将释”;同时做人要厚道,“敦兮其若朴”,厚道才是最高的聪明。最后是要有格局,“旷兮其若谷”,能够容人、容言、容事。

2、侯王之道

古代的诸侯国跟现在一个县的规模差不多,诸侯王就是这样的地方行政长官,所以《道德经》里讲的王就相当于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者、一个大型企业的主要领导者。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王者,想要有为,首先得知道什么事你该无为,不要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揽在自己手上,不该管的事不要老去干涉,权力都是有边界的,你要知道自己的边界和底线,不去扰民和刁难百姓。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不要老瞧不起他们。哪怕做到了金字塔塔尖,没有底下这一层一层的基础和平台也得倒台。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要让你领土内的人民住的地方越来越狭小,最后流离失所。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你的国家到处都是流民,能稳定才怪。更不要让他们感觉到生不如死,他生不如死的时候就会起来造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们连死都不惧怕了,你还拿死吓唬他们有什么用!“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百姓为什么难以治理?因为上边老瞎折腾,最后把民心折腾乱了当然就难治理了。

3、圣人之道

大家看繁体“聖”的写法,在王上边再加个耳和口,并列就行了。耳,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口,说话温暖有领导力,这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圣人,也就是好的王。一个好的领导者在《道德经》里边就叫做圣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你位置高,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得见。你越不争,大家越往高举你;你越不争,大家越往前推你。

管理讲“术”,领导讲“道”,《道德经》就是把士和王培养成圣,把小领导、大领导培养成好领导的经典。所以这本书不是管理学经典而是领导学经典。

如果大家掌握了领导的智慧,圣的能量会扩展到什么程度呢?《道德经》中出现最多的词是天下,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道德经》是一本只讲弱只讲退的消极思想的经典,它比儒家的雄心更大,它的目标是剑指天下。

最后韩鹏杰教授提到:“认真学习一本经典,是事半功倍的了解我们国家自己的思想、文化与智慧的最好方式,所以希望大家认真研读。

图片

五千言的著作被解读的如此清晰,现场的书友们纷纷表示受益颇丰,认为韩鹏杰教授讲解的《道德经 》深入浅出,逻辑明晰又风趣幽默,非常适合现代人去学习。

现场不仅有热爱国学的书友,同时也有多位精塾学院的渠道合作伙伴,活动中韩鹏杰教授为各渠道合作伙伴授牌。也希望更多从国学中受益,又想投身于推广国学文化的书友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国学的价值走向回归。

图片

活动最后大家合影留念。

图片

PS:韩鹏杰讲《道德经》全集课程已经在精塾学院APP上线。韩老师用以经解经的方式对《道德经》81章的内容进行了逐章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