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服篇四」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服饰艺术

 思明居士 2021-09-12

作者:笛不欢

时间:2021.9.5

免责声明:内容参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服装史》。如有侵权联系作者!


前言:经过前几期的讲述,我们本期接着谈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服饰艺术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有朋友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可在相关内容推荐中阅读哟!感谢您的支持!

时代背景

周王朝的衰微,奴隶制逐步走向封建制。周王朝末期,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各地的诸侯逐步脱离周王朝的控制。上期我们说过周王朝的贵族阶级控制了社会衣食住行,但是到了周王朝的后期各地诸侯变法图强小农经济快速发展,加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地主阶级不断壮大,“工商食管”局面逐渐打破。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礼治”走向崩溃,而这一变化也会在服饰上逐一体现出来。

文章图片1

图一:战国楚墓彩绘俑--- 1,2-男 3,4-女 5-木俑

服饰用料的发展

商周时期,高级的服装用料如丝帛、绢、缴、绮、锦、绣和精细的麻织物都由大奴隶主贵族所专用,周朝政府设有专门的官吏,掌管生产、保管和供应,商人是不许穿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纺织手工业快速发展,这也使民间形成了大量的商人,而商人又促进社会的经济和手工业发展,最终结果就是与纺织有关的原材料就会在民间流通,而这些经营丝帛或染料贸易的大商人,手中掌握大量物资,他们的财富可与“千户侯”相比,人们称他们为“素封”。他们和大贵族、大官僚交往,有些人甚至能左右诸侯的政治,例如春秋末年孔子的弟子子页,“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大商人和诸侯贵族―样,“食必梁肉,衣必文绣”。打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大大促进了纺织生产的发展。

文章图片2

图二:戟国---绣霎纹、锦沿曲裾衣烯女彩纔俑(艮沙仰天湖楚墓出土

春秋时期的服饰用料有哪些?

1.绢

绢为纹平素织物。一般经纬不加捻,有的织后经过煮炼,有的经过捶研处·理,光泽较好,细绢作面料用,粗绢作里子用。

2.绨

绨为平纹素织物。经纬双股合成,作鞋面用。

3.素罗

素罗为绞纱组织织物。(见图三)

文章图片3

图三

4.彩条纹绮

彩条纹绮以深红、黑、土黄三种经丝相间排成宽1.3至1.5厘米的彩条,其中深红、土黄色经丝在彩条区内又分粗细两种,一隔一相间排列。细经平织,粗经在起花时按三上一下的织法织出浮长线,相邻的两根粗经浮长点相同。其余不起花部分平织,纬丝棕色。这种彩条纹绮经刺绣加工后作衣服镶边料之用。(见图四)

文章图片4

图四

5.方孔纱

方孔纱为假纱组织织物。

6.锦

锦分二色锦和三色锦,均系经丝起花的经锦。作衣服面料、衣物镶边料及衾面之用。(见图五)

文章图片5

图五

服饰搭配结构的变化

商周以来的传统服装,―般为襦、裤、深衣、下裳配套,或与上衣下裳配套;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穿时套在胫上,也称胫衣。这种服装配套极为繁复,在表现穿衣人身份地位的装身功能方面,具有特定的审美意义。但穿着费时,对人体运动也极不方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的强度运动。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断征伐,故此商周以来的服饰就不再符合时代需求了。我们以春秋时期的赵国为例,该时期的赵国正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东胡、楼烦)发生军事对抗,这两个民族擅长骑射,而赵国汉人则擅长车战。对于这种灵活性很强的兵种赵国就很头疼,故此当时执政王--赵武灵王决定发展骑兵,而发展骑兵就必须进行服饰改革。具体的做法是学习胡服,吸收东胡族及楼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传统的套裤改成有前后裆将裤管连为一体的裤子。古时称为“穷绔”。

文章图片6

图三:“穷绔”又称混裆裤


结束语:本期内容较多,分两期讲解!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给一个关注!关注我不迷路!欢迎批评指正!不断跟新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