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象旭点评的大略堂版《西游释厄传》很可能就是世德堂版的原始版本!

 博士论西游 2021-09-12

(博士论西游第七六八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98)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世德堂版《西游记》是在一个初版《西游记》基础上的修订本,而初版《西游记》中应有唐僧身世的详细故事,同时,汪象旭和黄太鸿二人明确表示,大略堂版的《西游释厄传》是早于世德堂版的古本西游,该版本记载了唐僧身世的详细故事。

同时,我们还认为,世德堂本和汪象旭本很有可能都来自同一个原始版本,那就是汪象旭所点评的大略堂版《西游释厄传》。为什么这样说呢?两个版本的对相关时间的记载,以及某些关键内容的对照,都明显验证了这一观点!

我们知道,汪象旭版的《西游证道书》中,为了突出“太宗年号矛盾”,对于某些事件的发生,格外注重对其时间的介绍:

在第九回开篇时,就提到“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也就是说,唐僧之父陈光蕊是在贞观十三年得中状元,并且与其母殷温娇成婚,生下唐僧。

在第十二回中,为了超度地府中屈死的冤魂,李世民按照地府判官崔珏的要求,安排举办“水陆大会”,日子选定在“贞观十三年,岁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此时唐僧早已长大成人,不仅报了杀父之仇,还成为了大唐的大德高僧,时间上的矛盾开始显现。

在第十三回的开篇,在介绍唐僧西行取经时,又提到“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强调了唐僧是在贞观十三年从长安出发的,进一步突出了相关事件发生时间的矛盾。

而对于世德堂版《西游记》来说,因其没有记载唐僧身世详细故事,从而避免了时间上的矛盾,但是在第九回、第十二回和第十三回中,对于袁守诚与泾河龙王打赌、水陆大会举办和唐僧取经西行等时间,该版与汪版相同,也将上述关键时间点确定为贞观十三年:

第九回是这样介绍时间的,“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与汪象旭本进行对照,可以看出,该版本在“太宗皇帝”多了一个谥号“文”,在年号“贞观”之前多了“龙集”,在“已登极十三年”之前加了“此时”,其他主要内容则完全相同。

而第十二回在介绍水陆大会时间时,又给出了这样的文字,“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再与汪版对照,可以发现,在年份的干子前多了“次”字,后又加上了时辰“癸卯”,其余内容也完全相同。

而在第十三回介绍唐僧取经时间时,则又是这样说的,“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与汪版的相关内容对照,只在“唐王”之前多了一个“蒙”字而已!

由此可见,汪版与世德堂版在时间介绍上,除了少量文字有所区别之外,主要内容完全相同,特别是在强调“贞观十三年”上,二者同样不遗余力,花了大量笔墨在强调这个特殊和神秘的年份。这就表明,从时间的介绍来看,二者来自于同一原始版本,存在极大的可能性。

在汪象旭本中,这样一首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眩,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在世德堂本中,也有一首开篇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从二者的对照来看,两首开篇诗基本一致,其中仅在第一句上有一字差别,世德堂版的是“混沌未分天地乱”,汪象旭版的为“混沌未分天地眩”,但最关键之处则是,两者在该诗最后,都提到了《西游释厄传》,

而汪象旭一直强调,他点评的版本是大略堂的《西游释厄传》,所以在开篇诗中,最后一句提到了《西游释厄传》;世德堂版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同样也提到了《西游释厄传》。这就更进一步表明,两个版本均有可能来自于大略堂版的《西游释厄传》。

既然关键时间介绍内容相同,开篇诗均提到《西游释厄传》,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汪象旭版的《西游证道书》和世德堂版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均来自于同一原始版本,即大略堂版的《西游释厄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