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红舒: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追求幸福

 自我实现123 2021-09-13

【康红舒专栏】

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追求幸福

原创作者|康红舒

现在有个忧心的状况,我们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幸福感。根据调查,很多人都处在焦虑、压力、迷茫、甚至痛苦之中,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反观发达国家的人们,大部分人生活都很自在自得,乐观开朗。这就是幸福感的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暂不说国民政策、国民权利,先从教育上来谈谈这个问题。

看看现在的孩子(是大人的曾经),不管是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好的,包括上了名校的,都没有一点幸福感。很多孩子都压抑、苦恼,甚至痛苦、抑郁,有些患了空心病,玻璃心。为什么?因为孩子们在童年就没有了天真、自由,在少年没有了率性和勇敢,在青年没有了梦想和浪漫,在他们的青葱岁月,本应该经历非常美好的生活过程,但他们都没有。孩子们都只能在学校苦读书,在家里苦做作业。日复一日的学习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灵性和个性,只剩下一具学习的躯体。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将来要干什么,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学。

这是很可怕的心源,没有方向,没有寄托,没有动力。不知所往的孩子于是就开始抗拒、逃避、自闭,甚至自残轻生,实在令人扼腕、悲痛!

显然,这是教育的方向出了问题。

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一味地要求孩子什么都不做不想,只专心读书。教育的中心就是教学,教学的目的就是高分数。分数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的标准,也成了压倒孩子的大山。为了分数,无休无止的上课、作业、背诵、考试,如此反复,如海浪一潮接着一潮,淹没了孩子小小的身影。除了读书,再难有其它。在花草中飞追蝴蝶,爬树掏鸟窝,河中肆意地踩水,观察蜗牛爬行,地面上翻滚……放肆的笑声,淋漓的汗水,一切应该有,一切都没有。

因为,为了学习;因为,为了考试分数。

在如此教育指挥和逼压下,教育基本只做教学,而没有从人出发,去完成孩子该有的生活经历,去培养孩子的情感,去塑造孩子的性格,去完善孩子的人格,去浇灌孩子的心田。孩子的身心,是单一的,是干涸的;孩子的精气,是无根基的,无神的。没有托底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能走多远,能不出问题?现形教育下,语文、数学、英语、文理都要学好,都必须考好,可唯独没有人格、情感、精神的教育,没有塑造人的丰盈。而从人的世界来说,语文、数学、英语、文理都没学好(在竞争下也肯定是大部分会在后面的),但只要内心饱满,一样可以获得幸福。

也就是说,我们教育把最核心的东西——人本给丢了。孩子如果只剩下学习和分数,那么,孩子心中就只有功利和痛苦。教育的方向一旦偏离,我们培养的就只是个人考试机器,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社会人才。

教育,就应该培养孩子追求幸福,让孩子懂得幸福,让孩子憧憬幸福,让孩子努力追求幸福,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意义,也是教育最终的功能。

人,首先是人,不是学习机器,人的生活也不能只是功利。一个人,有自己的身体,还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立而完整的,有着自己的人生。那么,作为孩子,就是未来的主人,如果从小没有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感怀、学会交往、学会创新、学会做梦,孩子将来是多么无趣和无聊,又如何幸福,如何担当未来?

教育只有培养孩子追求幸福,孩子将来才会幸福,才能担当未来,并创造美好未来。

那如何培养孩子追求幸福呢?

1、帮助孩子找到自我。“我是谁?”自出生起,这就是孩子心中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在陪伴中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在适当的时机,如当孩子询问自己从哪里来或一起看到、聊到生命话题时,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怎么来的,有什么与人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将来会长大成人,也会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孩子就通过父母了解自己,认识生命的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回避和忽略,要经常强化我是谁的意识。

2、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探讨自己的将来。孩子可能将来会从事哪个领域,会达到什么成就。孩子在潜意识里就知道自己可以做个有用的人,将来可以做出影响他人的事业,这就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孩子无惧前行。

3、还孩子每一年龄阶段该有的经历。“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每一阶段的孩子都有每一阶段的心性和天性,也向往着那个年龄阶段的美好生活。经历才是人生的财富,它可以开发人的心智,完善人的人格,丰富人的情感,让人健康成长,血肉丰满。这些年幼年少的时光和经历,都已成为孩子的身心的一部分,影响着人的终生。还孩子做孩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起点。

4、和孩子一起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家长和老师面对每一个孩子,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不断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并让孩子尝试接触各方面的体验,如天文、地理、历史、体育、音乐、舞蹈、哲学、写作等,看看孩子对哪方面有着特殊的兴趣或异常的禀赋,就重点引导和培养,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努力把这个事做出点名堂。

5、一定要唤醒和赋予孩子责任和使命。这是一个人生命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的,不管作为家庭的一员,还是将来作为单位的一员,抑或是社会的一份子,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都有对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责任,用自己的力量使之更好。把责任和使命种植在孩子的心里,孩子就有向上向学向前的不竭动力。

当一个人有美好的童年经历,情感人格饱满;当一个人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将向何去;当一个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心中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时,一定会激情澎湃,幸福满满。

哪怕做个普通的人,只要内心安宁,遵纪守法,用心经营自己的小生活,自在自得,就好。

所以,教育,绝不应该是生产考试机器,而是要培育有血有肉有爱有梦的人;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幸福,而不是个人的功名和私欲。

作者简介:康红舒(1974——),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为康红舒校长原创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