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趙孟頫《三門記》书法视频教学 第31讲、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钩、点

 1966无语 2021-09-13
趙孟頫《三門記》书法视频教学 第31讲
在苏州古城中心的观前街上,有一座建于西晋年间的道观玄妙观,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玄妙出于老子《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作为西晋时期最大的道观,玄妙观三清殿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大殿。

公元1033年,玄妙观重新三门,为了记录此事,负责重修三门的严焕文找到了当时的书法大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的赵孟頫。

《三门记》正是赵孟頫早期的作品,点画粗细变化不大,干净而流动,结构稳妥,没有太多的对比夸张,整体上清秀可人,便于实用。事实求是地说,相对于不擅楷书的宋代人,赵孟頫有复兴楷书之功,而相对于法备意足的晋楷、唐楷,赵体楷书,毕竟少了些震撼人心的气质。然而,赵孟頫对于中国书法所做的贡献,并不能就此埋没。

图片

【福田寺三门记】

30.4×31.0厘米。

明拓本。石在江西于都福田寺观音堂。

唐咸通三年(862年)。李少鸿书并篆镌,杨知新述。笔法源出右军,然洒脱处似不及,风貌略似唐人陆柬之。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福田寺三门记

唐咸通三年。李少鸿书并撰兼镌。辛未自跋署签。十一开半。跋半开。一册。

趙孟頫《三門記》书法视频教学 共63讲

授課老師:陳忠建(臺灣)

書寫 趙孟頫《三門記》 书法视频教学

▼趙孟頮《三門記》31氣象偉然,始與殿稱矣。

干货!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钩、点

行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横、竖、撇、捺、折、钩、点

1、横,与楷书的要求一样,以掌握细腰长横写法为主。主要掌握两种类型的横,一种是类楷写法的长横,如“亭”字的第一横。另一种是或下笔或收笔出锋的横,如“昔”字的第二横。这是重点要掌握的,行书中出现特别多。如图1。

图片

2、竖,如图2(A回锋收笔的,如“间”,B顿笔出锋的,如“慨”C露锋的,如“年”)竖笔在左的要收笔;
图片

3、撇,如图3-1、图3-2(A露锋出锋的长撇,如“舍”“少”“为”,B回锋的撇,如图“盛”“和”,C顿笔提起的如“老”);
图片图片

4、捺,如图4(A类楷的捺,如图“永”,B平拖回收的捺,如“舍”,C反捺如“殊”);

图片

5、折,如图(A方折,如“曲”,B圆折,如“为”,C特殊的折,如“和”);
图片

6、钩,如图6(A如类楷的如“九”,B拖钩如“静”,C蟹爪钩,如“殊”);
图片

7、点,如图7-1、图7-2(A单点如图“亭”“宇”“领”;多点相连的如“流”“清”“无”“于”)
图片图片

一、上点

露锋方笔,斩钉截铁。

图片

露锋圆笔,珠圆玉润。

图片

藏锋圆笔,含蓄典雅。

图片

收笔向左下出锋,牵带下笔。

图片

逆锋起笔,顿挫下行,好似竖画。

图片

二、上两点

左点回锋向内,与右点成暗迎之势。

图片

左点收笔出锋向右,右点收笔向左下。

图片

左右点以牵丝相连,增加动感。

图片

三、下两点

左点变撇向左下,右点缩小向右下,多见于借楷笔法。

图片

两点收笔呈露锋,相互呼应。

图片

四、左右点

左点露锋起笔,与右点呼应。

图片

左点藏锋起笔,与右点呼应锋芒内敛。

图片

左、右点用牵丝连结,连续流畅。

图片

五、合三点

起笔、收笔均用方笔,峻峭雄强。

图片

起笔、收笔均用圆笔,浑厚含蓄。

图片

六、三点水

露锋方笔,神采外露。

图片

藏锋圆笔,骨力内含。

图片

或方或圆,刚柔并济。

图片

七、雨字点

起笔用方笔,初露锋芒。

图片

起笔用圆笔,不露圭角。

图片

八、火底点

或起笔、收笔均用藏锋,或均用露锋,或藏、露并用。

图片

关于行书“点”的写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图片

【书画圈儿】致力于书画名家的作品宣传,长期承接商务合作、免费征集个人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