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基督教教父哲学之六:奥古斯丁2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9-13

基督教教父哲学之六:奥古斯丁2

3.上帝与世界  

奥古斯丁的哲学,始终以上帝为核心,根据对上帝的信仰去论述一切,这是他哲学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上帝是一个有意志、智慧和感情的人格化的神,是不变的、永恒的、全善全能的。作为一个基督徒,奥古斯丁坚信世界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 无论是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切物体,都是因造物主(这唯一的神)的仁慈而被创造出来。宇宙间除了上帝之外,任何存在者无不是从上帝那里得到存在。" (奥古斯丁:《教父手册》第9 章)但面对异教徒的攻击和基督教内部的派系之争,他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论证。在这里,他主要谈到了质料,形式、时间等问题,借助柏拉图学说,提出了基督教的所谓宇宙起源说。  


关于上帝创世问题,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的" 创世纪" 出发,强调上帝是从虚无中把世界创造出来的。在这一点上,他不能同意柏拉图关于造物主用质料创造万物的说法,认为如果上帝是运用已经存在的质料去创造世界,那么这种质料的性质就是对上帝自由行为的一种限制。在他看来,上帝是全智全能和绝对自由的,他根本无须现存的质料,完全可以从虚无中创造出世界来。" 除了你三位一体、一体三位的天主外,没有一物可供你创造天地。因此,你只能从空无所有中创造天地。"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2卷第7 节)上帝创造万物也没有使用任何工具。" 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 ' ——言语——创造万有。"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5 节)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从空虚中创造了近乎空虚的、未具形象的物质,又用这物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人的子孙所赞叹的千奇万妙。物质是一切创造物的基础,但由于没有任何形式,因而是近乎虚无。形式与物质一样,也是在万物之先的,是万物的原本,这就是理念。奥古斯丁认为,理念是万物的一定的基本形式,是万物的永恒的、不变的本质性,它们本身不是被构成的,因而永恒地处于同一状态,存在于神的精神之中。它们自己无生无灭,而有生有灭并且事实上生生灭灭的万物是按照它们构成的。上帝也不是在空间中创造万物的。空间也是上帝的创造物,是上帝在创造万物的同时创造的。在上帝创世之前,没有空间存在。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时间的创造者,上帝在创造世界的同时创造了时间。奥古斯丁极为反对有人提出的" 在世界创造之前上帝干什么" 的疑问,认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毫无疑问,世界和时间是上帝同时创造的,在世界被创造之前,是无所谓时间的。时间只是对创造物来说的,上帝本身并不存在于时间之中。" 创造了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所赖以存在而又不真实存在的万物,在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中,表现出万物的可变性,我们便从而能觉察时间和度量时间,因为时间的形成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形象的迁转。"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2卷第8 节)而上帝是超越一切变化的,因而是超越时间和永恒的。上帝也不是在一个时间中超越时间,因而也不可能" 先于" 他自己创造的时间。正因为这种超时间性和无时间性,上帝才必定是永恒的。

奥古斯丁认为,在上帝那里,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永恒的现在。时间究竟是什么,奥古斯丁经过种种探索,最后把时间规定为人的思维的功能。他认为:" 说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20节)因为过去已不存在,将来尚未存在,而现在又仅仅是一瞬间,是正在过去,因而没有丝毫长度。所以" 或许说,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比较确当。这三类存在我们心中,别处找不到,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20节)

这样,奥古斯丁就把时间主观化为人的思维的三种功能," 即:期望、注意与记忆。所期望的东西,通过注意,进入记忆。" (奥古斯丁:《忏悔录》第11卷第28节)奥古斯丁用哲学思辩的方法说明了时间,使之符合基督教的创世说,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新颖的学说,显示了较高的思辩能力。

4.灵魂的不朽与获救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 我渴望认识上帝和灵魂。除此之外别无它物吗?没有,别无它物。" (奥古斯丁:《独白》第1 卷第2 章第7 节)在他看来,灵魂是上帝创造的,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但这并不是由两个实体结合而成一个新的实体,也不像奥里根所说的那样是灵魂禁锢在肉体中,而是灵魂占有、使用和统治肉体。" 灵魂是某种具有理性的实体,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统治肉体。" (奥古斯丁:《论灵魂之大》第13卷第22节)因此只有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记忆、思维、爱等等并不是灵魂本身,而是灵魂的各种功能。在这各种功能的活动中,灵魂自身始终保持不变。由于灵魂是与不变的、永恒的真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也是不朽的。  
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之前,曾信奉过当时盛行的摩尼教。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对此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而在他皈依基督教之后,又与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主张人无须借助外界力量就能达到自己的至乐生活的斐拉鸠斯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奥古斯丁提出了" 原罪说" " 预定说"。他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上帝是至善。善是绝对的,是实体。在上帝那里,恶是不存在的。上帝创造了万物,因而万物本身也必定是善的。但由于万物是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同上帝一样是至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这缺陷就是恶。人的恶就是犯罪。

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本质并不在于理性,而在于意志。" 因为意志寓于一切灵魂的活动,如无意志,根本就没有活动。"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14卷第6 章)亚当受到撒旦的诱惑犯了罪,这就使亚当的子孙通过遗传获得了" 原罪"。这就是说,人的罪恶就是背离至善,背离上帝。因为只有当意志抛弃了比自己优越的事物而转向低下的事物时,才变成恶。这样一来,人的意志也就失去了自由。人犯罪的本性必然,就是说,人只有行恶的自由,而没有行善的自由。" 正因为人滥用自由意志,才弄得自己和自由意志一起毁坏了。" (奥古斯丁:《教义手册》第30章)  

奥古斯丁强调,由于人生来就有一个犯罪的意志,所以人要赎罪得救就不能靠自己,而要指靠上帝的恩惠。因此,人们要想脱离罪恶与苦难,唯有信仰上帝,热爱上帝,追随上帝,等待上帝给予恩赐。人不能抱怨命运不公,其实一切都是上帝的预定,没有天命,就是连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脱落下来,上帝的预定,出于其意志的喜好。这种过于严格的" 预定说" 虽突出上帝意志的绝对权威,但推行到底也有否定教会的作用,因而未能为教会完全采纳。

5.历史神学  

奥古斯丁的历史神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当时,罗马人和近东的异教徒,把罗马的陷落归咎于罗马人改信基督教,因而得罪了罗马的旧神。奥古斯丁撰写此书予以驳斥。该书第一部分列举了罗马人的累累罪恶,指出罗马灭亡是罗马人罪有应得。在第二部分中,奥古斯丁展开了自己的历史神学原则,论述了善占统治地位的" 上帝之城" 和恶占统治地位的" 人间之城" 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他认为从上帝创世开始,就形成了两大敌对的阵营。爱上帝、服从上帝的一方构成" 上帝之城" ,他们追求精神生活向往善;爱自己、对抗上帝的一方构成" 人间之城" ,他们追求世俗生活,向往恶。两者的斗争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奥古斯丁把人类历史看作是直线的、按照神的意志和救世计划发展进步的过程,认为" 上帝之城" 必胜," 人间之城" 必败。他抛弃了奥里根的天上地上终将合一,魔鬼也将获救的思想,认为上帝预先选定的得救者与厌弃者终将永远分离。他遵照圣经关于上帝6 天创造世界、第7 天安息的说法,把历史划分为7 个时期,指出他那个时代正处在第6 个时期,正是善恶斗争的关键时刻。教会并不是" 上帝之城" ,但它是" 上帝之城" 的摹本。它遵照上帝的意志,把上帝的选民聚集起来,为" 上帝之城" 做准备。奥古斯丁把教会与世俗国家分开,认为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为西方教会同世俗君主争夺统治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神学框架中所隐含的历史进步思想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奥古斯丁以其丰富的思想和聪颖的思辨能力为基督教建立了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完整体系,对西欧中世纪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3世纪以前的经院哲学中,奥古斯丁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改奉亚里士多德主义夺取统治地位,但奥古斯丁主义并未中断,它不仅体现在弗兰西斯教派的哲学中,而且在托马斯.阿奎那本人的哲学中也可以发现它的痕迹。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者把" 回到奥古斯丁" 看作是改革教会的一个途径。甚至在近现代的许多哲学流派中,也常可看到奥古斯丁哲学的影子。由此奥古斯丁被称为" 西方的导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