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散问:横逸斜出,拓展思维

 秋平说 2021-09-13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指向较为单一的封闭式问题,更需要能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发散问。这种问题能够学生培养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使思维视野更广阔。它能让学生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点,从而有更多的创造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思考维度向度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更多地去试错尝错式的思考或头脑风暴式的思考,以便学生在相互质疑与借鉴的过程中无限接近文本的真义与事物的本原。

案例:《扛椽树》教学片段(执教者:分宜中学李秋平老师)

师:(先展示有关扛椽树的图片)大家看这些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们的生存环境怎么样?

生(齐):黄土高原,生存环境非常差,十分恶劣。

师:这些树的生长状态怎么样?

生:长得很茂盛,很有生机与活力。

师: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却生长着这样一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生命,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敬意。那就是为它拟一个你以为最恰当的树名,并要说出你如此命名的理由。

生1:我叫它“生命树”。因为它有铁一般的柱子,有铁的定格的爆炸;因为它的枝条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这可以看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逢勃地生长,所以叫它生命树。

生2:我叫它奉献树。因为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它常常悲壮得像断肢折臂的战士。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它有着一种悲壮的奉献。

生3:我把它叫英雄树。因为它的树干就像鲁迅的骨头,枝条就像陶渊明的腰、鲁迅的笔,它的声音,是负重的声音,是拼争的声音,是乐此不疲、竖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这可以看出它有着英雄的刚强、不屈与抗争。

……  ……

教师这一开放式的发散问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从文本不同角度对扛椽树做了不同向度的解读,学生在教师的发散问的引导下进行了多元的解读,或许学生的解读有盲人摸象之嫌,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关注了文本某些方面的解读,但他们从他们各自的角度的解读都应该说是非常到位的,是对扛椽树某个方面的较好阐述。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做的就是或者只是引导学生对这些“头脑风暴”式的思维成果进行归纳与整合,从而让学生能对文本的主体形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与认识。发散式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再结合个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做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从而体现解读的多元性与个性化。这类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