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你,千千万万遍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秋平说 2021-09-13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

“我追。”这是阿米尔给哈桑的回答。

曾经,我并不知晓友谊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但当我遇见了这两个追风筝的人,了解了阿米尔在背叛与救赎中,仍然追逐友情的故事后,我仿佛明白了什么。

成长路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往返于学校与家,聊着来,耍着去,无忧无虑,轻松自在,一条路、一辈子。阿米尔也一样,他虽生于动荡的阿富汗,但家境阔绰,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他童年最好的朋友是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尽管他们身份悬殊,而且哈桑还是哈扎拉人(在阿富汗地位低下的民族),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亲兄弟般的朋友。不过上天就是如此爱开玩笑,也许越早得到就注定了会越早失去。这段看似牢固的友谊,却像风筝的线,在不经意间断了。

“你能为我追回那只蓝风筝吗?”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一如既往的回答。

当他为了夺回那只蓝风筝,而被恶霸殴打、凌辱时,他仍然没有忘记他的承诺——他要帮他的朋友拿回那只蓝风筝。即使头破血流,受尽凌辱,但哈桑表现的却是那么平静。没有悲伤,没有眼泪。当他从地上爬起时,只是抖抖身上的灰尘。嘴里念叨着:“这是阿米尔的风筝。”有时,友谊不一定要通过患难来体现,朋友也不一定要经历生死才能成为。人和人仅仅因为一起分享过快乐,经历过痛苦便愿意为对方无私付出。这是感情,也是羁绊,无法衡量,亦无法计算。犹如哈桑对阿米尔,他的纯良天真,让人动容,人生若能得此知己,夫复何求?就像那句话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守护着你。

然而,此时的阿米尔却躲在墙角,眼睁睁地看着,没有出手。他流淌着泪,手因痛苦而攥出了血,但腿却如灌铅般迈不开。他怕!他怕!他怕被揍!他是个懦夫!这是他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就在那一瞬间,他本可以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哈桑之前为他做过千千万万遍一样,但他怯懦了。他给自己怯懦的表现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哈扎拉人,不怕挨揍!也许,这世间最丑陋的脸庞莫过于挚友背叛时的表情,当然,这些事哈桑一概不知。当然,他幸亏没有见识到这样的嘴脸,单纯而虔诚地守护着这份友谊。就像文中说的:“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伤害的好。”

之后的阿米尔内心饱受折磨,虽然他很懦弱,然而本性善良,他在感情与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心中的良知拷打着他,好友的付出,无时不刻不在灼烧着他的心。他曾经试图让哈桑打他,用石榴扔他,以此来减轻一点自己的愧疚。但他心里也清楚,哈桑怎会下手?他的这位朋友,单纯、忠诚,哪怕自己受尽凌辱,也要帮助朋友拿回属于他的风筝。这样的情谊,胜过胶漆,堪比管鲍!最后却不能长久,确实令人唏嘘不已。“对不起!当你被凌辱时,我就在现场!但我没有出手!我不配做你朋友!”这或许是阿米尔一直想说的话。但到最后,也没有说出口。“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怯懦,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哈桑死了,在战乱不断的阿富汗,活着或者仿佛也成为了一种奢望,阿米尔与他父亲远逃美国。然而,距离的长短与时间的流逝并未减轻他心中的负罪感。相反,当他得知他俩其实是亲兄弟的真相时,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所以他才会冒着生命危险重回阿富汗,只为完成他心灵上的救赎。看到此处,我愿意相信友谊是具有改变一个人的力量,就像文中的阿米尔,虽然懦弱,甚至还有些民族的偏见,但当友情的担子再次背负在他的身上时,他也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勇敢,他竭尽所能去寻找与哈桑有关的任何东西。也许当罪恶导到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当他在草坪上和哈桑那侥幸脱离了战争的儿子追逐着风筝时,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哈桑的身影,那个影子好像在说:“要我帮你追回那只风筝吗?”他或许发现,连在他们之间的风筝线还在。

    世间太多故事其实没有胜者,风筝还在,我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