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

 现世长歌 2023-10-19 发布于山东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个春节,染病的人数每天都在增长,NBA的一个传奇落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呆在家:祈祷、守则、悼念。


  午后,躺在阳台的摇椅上,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背景是在战乱的阿富汗。阿富汗与俄军战争结束之后,又被塔利班统治。关于塔利班政权,大家熟悉的应该是这几天的一个热搜,一架在阿富汗被击落的飞机。
  塔利班政权统治阿富汗期间,视《古兰经》为法律。残忍无度,禁止除武器外的一切现代化,坚持传统,歧视女性,不允许放风筝……甚至包庇恐怖分子(美国的911事件)。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度的恐慌与灾难,作者在书中这样写过一句话: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他们都没有童年。
  在这样的残酷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又有多少美好的结局呢?


  在读到哈桑为阿米尔追到风筝,为保护风筝而被人强暴羞辱,但阿米尔却没有挺身而出时,我被哈桑的忠诚感动,并且痛恨阿米尔的怯懦。
  再后来看到阿米尔为了不再面对痛苦的回忆和自责,以卑劣的手段逼走忠诚的阿里和哈桑时,我蓄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决堤。然后面朝窗外,望着北方仍未融化的茫茫雪原。我知道,一切已经无法回头。
  在他做了这样的事之后,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了,也注定他此后一定会走上一条痛苦挣扎的救赎之路。我为哈桑的赤诚之心得不到回报而揪心难过,为阿米尔没有丝毫勇敢地付出而感到遗憾。
  这是仆人阿里带着儿子哈桑离开时的情景:
  “你要去哪儿?”爸爸问,他的声音颤抖着。
  “哈扎拉贾特。”
  “去你表亲家?”
  “是的,你可以送我们去汽车站吗,老爷?”
  接着,我看到爸爸做了我之前从未见过的事情:嚎啕大哭。见到大人哭泣,我被吓了一跳。我从未想到爸爸也会哭。“求求你,”爸爸说。可是阿里已经走到门口,哈桑跟在他后面。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说出那话的神情,那哀求中,透露的痛苦,还有恐惧。


  阿米尔逼走了爸爸的最好的兄弟,最尽职的仆人。也逼走了他自己最好的最忠诚的朋友。一切都是因为他那颗自私懦弱的心。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风筝。无论那只风筝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忠诚,善良,勇敢。那只在天上飞的风筝,需要我们努力去追寻,不断寻找自己。
  否则,它便会一直撕扯着你的心。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时说的话。赤诚,忠心地把阿米尔当成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阿米尔与哈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正如书中所言,他离开记忆中的那个地方已经四分之一的时间,如今想起来与哈桑在一起的日子仍是历历在目。
  阿米尔会因为一句:“回来吧,这儿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已经36岁的他义无反顾的回到阿富汗,回到喀布尔,历尽艰辛,去寻找他的朋友、他的兄弟留下的血脉。试图弥补一切,救赎自己。
  看到最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时,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时,我又仍不住眼泪了。
  因为救赎。
  他终于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他的善良,勇敢,真诚。像他的爸爸一样,像哈桑一样。
  这篇关于人性与救赎,关于政治与信仰的故事,终于结束。我合上书,闭上眼,再次睁开:
  愿我们,都能够追到自己心里的那只风筝。


  电影推荐:
  《追风筝的人》:虽然电影情节紧凑,没有书中的感情描写细腻,但还是因为最后阿米尔跟索拉博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而泪目。
  《何以为家》:战乱国家叙利亚,嫩巴黎难民,没有童年的儿童。才知我们现在多幸福。病魔无情,但是还有国家在我们身后撑腰。

  书籍推荐:《追风筝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
  《追风筝的人》中,阿富汗人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的葬礼》写的是我国的伊斯兰教的信徒故事。写了两代穆斯林的恩恩怨怨,关于穆斯林的教义,关于玉器的传承,时代更迭,同样让人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