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戈爰剑及其后代羌人 河湟地区最早的拓荒者 作者:芦玉林 来源:西海农民报发布时间:2011-05-27 15:10 [提要] 在炊烟朦胧的村道上消失了父亲的身影,可那幅被生活的艰辛压弯了脊梁的背影,却时时在我的脑际萦绕。越过了连绵不断的黄土群山,越过了脉络纵横的大江长河,从青山碧水的南国水乡用啼血的嘴唇把春的世界噙到西部高原。 颛顼生子若水考 颛顼历史地位的重要,必然引起普遍的关注,诸如他的族属、源变之类,莫不有种种传说和记载。就其葬所而言,也有汉水、濮水两处之别。唯独他的出生地,只有若水一说。此事颇为关键,因为可用以定其族属;但据说“很麻烦”,凡事一经确定,要另图改变也就困难了,于是有关的争议便由此而展开。 最早记载帝颛顼生于若水的是《山海经.海内经》,其文曰: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 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 生帝颛顼。 这是从地域、族属和世代讲述了帝颛顼生于若水的缘由。《吕氏春秋。古乐篇》也说:“帝颛顼生自若水(今四川西部).实处空桑(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南),乃登为帝。”继而补充叙述了颛顼部族东迁中原后发展壮大的史实。这大约是战国以前有关颛顼传说的综合。 然而,《世本》《大戴礼记.帝系》《史记.五帝本纪》以及《帝王世纪》等书在整理黄帝的族系时,竟将“韩流”与其子帝颛顼合为一代,给后世学者留下不少麻烦,《海内经》此文也就蒙上了一层疑云。及至现代,学者们对此经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或说这本是蜀人为增饰其祖先而伪造的,故而上边拉黄帝,下边拉拢颛顼;或以为这不过是牵合若水、蜀山地名、人名一二字而已,并无其他史迹可据;也有的说这是颛顼的神话传播到了四川西部的反映。甚者,近年来有的学者因若水在西南地区,难以成证帝颛顼为东北夷的祖先神,遂称《海内经》《吕览》所记若水说为晚起的孤证, “不可执之以定一偏”而信之。仿佛帝颛顼不是也不应当是生自古代的四川。 这些怀疑和否定的产生,原因甚多。就《山海经》其书而言,所记山川、名物多与中原儒家典籍不合,难以指实。其中又杂有神话隐语,外域传闻,一时未可释解。何况古今习俗有别,民族语言殊异;至于简编残断,经解混淆之类,都给读懂全文带来困难。故尔司马迁、班固等大家斥此书为怪而不敢言,荒唐不可信。权威之论,贻患至今。所以有的史家宁可信其为“真传说”,也不肯致力探求其中的“真史迹”。对于具体史事,常常是观其大略,便作结论。误解在所难免。以帝颛顼生于若水而言,《海内经》虽已记载明确,但又见《大荒东经》称“少吴孺帝颛顼”于东海,而字书多解“孺”为“乳子”。便认为既然幼年的颛顼被抚育于东海,何以会出生于几千里外的西蜀。仿佛一部《山海经》前后抵牾如此,益见其不可信矣。加之晋代皇甫谧曾据《大荒东经》编出过“颛顼生十年而往佐少吴”的“史实”,更觉得他们的怀疑和否定是有理而又有据的了。 从认识方法上说,持怀疑和否定者多是将作为认识对象的《海内经》文弃置不理,很少从剖析中指出其中不可信从的理由来。甚至有的撰写《颛顼考》也以《海内经》“多汉人编附”为辞,绝不引解这条经文,这样作出的否定结论,又怎能服人呢?! 据我的初步研究,《海内经》这段文字虽然简略,内涵实为丰富,也都是有据可考的,并非虚言妄说。如果结合其他文献、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是真史迹。《大荒东经》的记述并不妨碍帝颛顼生于若水之事。然而要说明此事,需要作出近乎烦琐的考证,这是无可奈何的路子。 先从《海内经》的地望说起。 此条“流沙之东,黑水之西”与《禹贡》导水章头两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在地望上是相同的,大约在今甘、青、川三省之交。 流沙,《山海经》约20处,并不全同。《禹贡》的流沙,据《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指今阿拉善地区的沙漠。所以这里的“流沙之东”应指今甘肃河西走廊及其以东之地,今河西走廊犹有沙丘群及戈壁滩,可证。 黑水,《山海经》凡13见。这里应与《禹贡》黑水为同一水体。《禹贡》黑水向无定说。但据“三危山”和古“南海”的位置,可以定为今甘肃的洮河。古“南海”并非两广以南的大海,而是松潘草地(即今四川西北高原上的若尔盖泥炭沼泽)的前身。“三危山”也不在敦煌,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三座高山。拙文《禹贡黑水及其相关诸地考》已作过讨论,兹不赘述。(①《中国历中理论丛》1994年第1期。) “朝云之国”,前人无注。疑当为轩辕之国。朝为■之误。《说文》朝字作■。解曰:“旦也,从■舟声”。《说文》又解■字曰:“朝,辕也,从车舟声。”此二字音近形似,故辋误抄为朝。《说文》解轩字曰:“轩,曲轴藩车也”,即有遮围的小车;而■是轩的特有部件,故用来代替轩字。云为元之假借。《说文》云:“云,古文省雨”。元、云两字篆文形似而音近,古常通用。如《后汉书.明帝纪》“望元气”,《续汉书。祭祀志》作“望云物”,即其例。故朝云的云字实为元字之误或假借。元与辕音近可通,故云实为辕。“朝云之国”也就是黄帝所在“轩辕之国”,族名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