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选) 宋·李廌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华,阶除儿女嬉。 繁星烂煌煌,流月湛沉辉。 群儿望鹊桥,桥端七宝帷。 彷佛想言笑,芗泽疑烟霏。 人间光阴速,天上日月迟。 隔岁等旦暮,会遇未应稀。 愿言停笑欢,察我心所祈。 七夕相会(年画)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个悲情故事。 王母娘娘棒打鸳鸯抢回出嫁的女儿,只允许牛郎和孩子一年一探视。 现实生活中如果这样,织女的日子,比无期徒刑更悲催。 如果葡萄架下真能听到鹊桥上的絮语,她除了哭,还能说啥? 诗人李廌思路清奇,看透了故事里的玄机:王母娘娘普惠万物,怎么会难为自己女儿呢。 他通读了晋汉以来七夕诗数百篇,认为皆是俗说,了无新意,提出自己的观点:鹊桥相会,是一场欢会。 他的推理其实简单:人间光阴速,天上日月迟。隔岁等旦暮,会遇未应稀。 俗话不是说世间一日,天上一年吗?在凡人看来,牛郎织女一年团圆一次,等得好苦。但按天上的时刻表,他们天天见。 李廌字方叔,早年生活在阳翟(今禹州市),晚年定居长社(今魏都区),文章为苏轼所激赏,名列“苏门六君子”之一。 他的这首《七夕》诗偏长,选录前半部分。后面阐述的是对乞巧的哲理分析,有些绕口。 明代宫嫔鹊桥补服图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