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8年后相遇在黄山~

 今粉儿记事本 2021-09-13

1616年的冬天,30岁的徐霞客带着随从,从安徽的白岳山,步行跋涉几十里路来到汤口,汤口是“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他准备从这里上黄山。

----398年后的2014年,30岁+的今粉儿带着爸妈和桥同学,从上海坐一夜火车来到黄山站,从这里转小巴士车到黄山的登山口。

1616年的冬天,雪很厚,没过了脚掌,“雪且没趾”,徐霞客走到温泉处赶紧脱衣服下热池,“汤深三尺”,好好泡个温泉化解湿寒。据说,汤口这里是交通要道,泡浴的人多且杂,不如盘山上的温泉。泡好了澡,他到寺里入住。

第二天的游记,他只写了一句话,“兀坐听雪溜竟日”。真是妙极!

实在是一种让人羡慕的自得状态。雪,且慢慢下着,我,且静静坐着。我们都不急不忙。雪,悠然滑落,我,安然静坐。

看到这句话时,脑中大概能想像出那个怡然安逸的画面,却想像不出这份安逸的心情。徐霞客确实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有定力,有修养,有格局,而且还有经济实力支撑,毫不焦虑。

----398年后的今粉儿去黄山,带着大家一直在赶路。记得当时住在山顶的白云宾馆,要400块钱一个床位。如果像徐霞客这样不急不缓,看到天气不好就陪着雪花静坐一天,前后十一天的行程,估计要花掉1个月工资才耗的起:)所以我们坐了缆车,直接来到半山处。

第三天,天气不好,徐霞客强迫自己睡到中午再起床,“强卧至午起”。起床之后想去慈光寺,走了半山腰,被比丘告知山上的路被雪封住两个月了,送粮食的人到半山腰,雪“没腰而返”,连粮食都送不到的地方,他也没办法,兴致大减,只好回去睡觉,“引被卧”。

----398年后的今粉儿感慨,幸好他住寺庙不花钱。

我们要坐缆车节省时间,看到的景观也更妙。西海大峡谷的缆车还是挺壮观的,仿佛开往天堂方向。可看下后面的视频。

第四天,“天色甚朗”。好天气来了,他待不住了,也不坐听雪溜了,带上手杖出发。山中的石阶被积雪填平了,“一望如玉”。

只见天都峰巍然独立上挺,再往前走,路况更加艰难,“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他也不畏惧,一个人走在前边,“持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前脚,再凿出一个孔,“以移后趾”。这精神实在让人敬佩感叹!随从们按他这个方法才得以走上来。

我们爬天都峰前,妈妈一度想放弃,爸爸也有点畏惧,最终我们还是齐心协力的爬上来,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为六十岁的爸妈骄傲~

再说,徐霞客看到山上的松树“高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实在是松中奇品也!

此景,一如我们398年后所见。最有标志性的自然是迎客松了。

正巧,遇到在山上被雪困了三个月的僧人们下来找粮食,他们和徐霞客一行人指引了一条可行之路。徐等人从天都峰的侧面攀登上去,又沿莲花峰向北,准备看光明顶和石笋矼的盛景。

黄山是以奇松怪石闻名,徐霞客想看的石笋矼就是指在过了始信峰之后,有一处怪石,看起来仿佛雨后春笋般参差,很是奇特。徐霞客在想去探寻石笋矼密境时,浓雾迷漫,风愈大,雾亦愈厚,他感叹“竟为天夺”,也就是被这天气夺去了机会。

----不过,反正他也不着急,为什么不回去再兀坐一天,静等雾散?


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光明顶海拔1860米,是我们起早攀爬观日出之地。

徐霞客在黄山的第十一天,登上百步云梯。这云梯的石阶简直要插到天上去了,“足趾及腮”,往上登的时候,脚趾要碰到腮帮子了,可见这坡也非常陡峭,而且石阶上的石头倾斜松动,高高突起,仿佛想要动的样子,之前因为积雪掩盖了险要,现在想想真是“骨意俱悚”。

下了百步云梯,从莲花峰侧边走,雨下的大,索性就先下山了,临走前拐到温泉处再次洗浴,徐霞客就离开黄山地界了。

记得我们三天后从黄山下来,一路背着登山包的桥同学已经一瘸一拐了,我们三个也到了极限了,真是佩服徐霞客先生的脚力~ 

以下是我们游黄山的照片视频记录,配上音乐《大王叫我来巡山》。

徐霞客,确实不是一般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