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前不知的等待和跨越时空的知遇

 终身跨界 2021-09-13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73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70篇。

本篇的主题在我看来有点石破天惊:生前不知的等待和跨越时空的知遇。

之所以有如此感慨和这篇文章,要从两个故事讲起。

第一个故事,阿波罗尼奥斯与开普勒。

阿波罗尼奥斯,与阿基米德齐名的古希腊数学家,生活在约公元前262~190年。他写过一本《圆锥曲线论》。他师从欧几里得的后继者,写作思路也与欧式几何完全一致:先确定定义,再推理命题。这本书中一共有400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正是在他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如何会研究出椭圆。因为自然界中很难见到这个形状。

斜切圆锥体,得到的横截面就是椭圆。这是一个由圆锥体派生出来的形状。与此类似的还有双曲线和抛物线。

不管当时阿波罗尼奥斯生活如何、名气多大,他绝对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著作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当时的时代,也不可能有人可以想象出。

因为1800年之后,开普勒(1571-1630)利用了阿波罗尼奥斯的理论,优化了哥白尼的新观点。区别之处正是在于,哥白尼认为行星运动轨迹是圆形。开普勒研究了阿波罗尼奥斯的著作,确认行星运动轨迹是椭圆。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成为了“行星立法者”。

阿波罗尼奥斯的理论,在1800年之后,帮助开普勒确定了行星运动轨迹。

阿波罗尼奥斯绝对不可能知道,1800年之后有人在等待着他的理论来改变物理学、改变世界。开普勒也绝对不可能知道,能够帮助他成为天体物理里程碑式人物的人,1800年前就做好了一切,等待着他。

最认可阿波罗尼奥斯价值的人,不应该是除了开普勒之外的任何人。

这就是生前不知的等待,和跨越时空的知遇。

数学总是走在物理学前面。

世界如此奇妙,然而却无独有偶。

第二个故事,黎曼与爱因斯坦。

黎曼(1826-1866),只活到39岁却号称历史上最具有创新力的数学家,生前不但在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开创了黎曼几何。

在黎曼几何诞生前的两千年,世界上只有一种几何,也就是欧几里得的欧式几何。他的几何原本号称与圣经齐名。

黎曼师从著名数学家高斯。1854年,黎曼在格丁根大学发表《论作为几何学基础的假设》的演说,创立了黎曼几何学

61年之后的1915年,爱因斯坦正在寻找数学理论用于开创自己的新理论。他的朋友向他推荐了黎曼。

爱因斯坦运用黎曼几何创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

与上一个故事惊人的相似,只不过间隔的时间被缩短到61年。

黎曼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几何学会带给世界怎样的变化,爱因斯坦也不可能知道他创立广义相对论需要的数学理论在61年前就已经问世了。

同样是生前不知的等待,和跨越时空的知遇。

同样是数学走在物理学之前。

黎曼其实已经是幸运的了。和他同时代,比他更早开创非欧几何的巴切洛夫斯基,作为喀山大学的校长,被数学界认为是异端,遭受嘲讽、谩骂、人身攻击,被迫辞职,含恨离世。时至今日,有一些人知道黎曼,却很少有人知道巴切洛夫斯基。

真正的创新之所以无比艰难,在于能够评判你的,往往正是创立和通过你要打破的一切赢得权威的人。

读到这些故事,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一个人能够带给世界的价值,如果在生前就可以看到、感受到、享有盛誉,那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

真正伟大的发明创造,价值被发现的过程之长都超越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创造和发明出伟大的人物,需要经受生活的磨砺、舆论的打击、贫病交加。过去分享过特斯拉的故事同样如此:被隐匿和遗忘的第一天才发明家


每一个有所追求的人都在等待,每一个心中有梦的人都渴望知遇,但很少有人能够倾其一生。


在这样伟大人物的生平面前,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渺小感。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看一看这样的故事,想一想这样的伟大人物,就坦然了。

公众号两周岁生日会的时候,我曾经在现场给大家念过一篇:永远等待——我在等、你也在等,我们都在等什么?今天的内容,可以看做对那篇内容的一种回应。

希望本篇能够带给大家力量,一种全然相信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