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 墨

 四代保姆图书馆 2021-09-13

笔墨--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笔”与“墨”相对。书法是笔和墨的艺术,是书家在一定法度内,通过运笔用墨抒发内心的情感意趣。书法的妙处就在用笔和用墨。墨分五色,而且神奇变化,笔与墨相交融,才能形成神奇的情趣和骨气神韵俱足的艺术造型。墨色的运用,直接关系着笔画美的质感,关系着书法作品的情趣和风韵。笔是点画内在的本质,墨是点画外表的神采。而神采显于外时,都有其内在本质。有笔有墨,相得益彰,笔墨交融,方进和谐、悠远的书境。晋代王羲之《书论》云:“仍须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指出笔墨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笔著墨约三分,不能浸墨太深,浸墨深了笔意就软弱无力。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云:“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讲笔著墨的技法。干研墨,笔头要蘸水,湿研墨,笔头不要蘸水。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明代董其昌《容台集》云:“学书者既从真迹得其用笔用墨之法,然后临仿古帖,即死句亦活,不犯刻画重之诮。”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云:“夫传神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用墨耳。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过能以墨随笔,且以助笔意之所不能到耳。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墨以随笔之一言,可谓泄用墨之秘矣。”具体阐述了笔墨的关系和“墨以随笔”用墨之秘诀。清代刘熙载《书概》云:“书以笔为质,以墨为文。凡物之文见乎外者,无不以质有其内也。”指出书法用笔和用墨是本于内和形于外的关系。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濡染亦自有法,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人,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而笔凝。”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笔墨二字,时人都不讲究。要知画法、字体本于笔,成于墨。笔实则墨沉,笔浮则墨漂。倘笔墨不能深着,施之金石,尤弱态毕露矣。”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笔墨之交亦有道,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太浓则内滞,太淡则肉薄,然与其淡也宁浓,有力运之,不能滞也。”现代潘伯鹰《书法杂论》云:“古人有句话叫作'水乳交融'。在写字上,也有这样一种境界。我们将它说得更明显些,便叫做'笔墨交融'。我们写字就是要由追求而进入到这一境界中去。在这一境界中,书家自己觉得通身松快、同时也给观者以和谐、悠远、浑然穆然的美感。只有到了这样境界的字迹,才可能具备普遍的感染性而不朽。不配是生存在继续不断的观赏者心目之中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