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心语(二十二)教师是职业,更是信仰

 我已经晕 2021-09-13

《教师是职业,更是信仰!

一一一在第37个教师节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这是我和大家在一起过的第一个教师节,此时我的内心是复杂的:既是激动的,又是愧疚的。激动于大家对我的接纳与认可,愧疚的是,这190多天来,似乎做了点事情,似乎又什么也没做!

这190多天来,我一直在给大家描摹愿景,和美共生,幸福同构,建一所理想的来来学校,这是学校的愿景;对于每位教师的愿景那就是拥有一个教育家的梦想,对于学生的愿景,每位同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愿景综合起来就是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让学校的生命绽放光彩,让教师的生命绽放光彩,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 这是大家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们是教师,这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信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所以说“任重而道远”是因为“弘毅之事”,是博爱、是责任、是担当、是胸怀、是格局,其实,说到底就是为我们的心灵找到故乡!心灵安处是吾乡!

信仰源于不断地反思。我是谁?谁是我?我为什么是我?我时常这样反问自己,我想大家也是这样的。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这是一个难题。于是古希腊神庙墙壁上才会刻上那句哲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请按照《论语》中孔子教给我们的方法一一“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的标准认真地不断地反思自我,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教师。

信仰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地追问中,我突然意识到人本质是一种文化,文化的本质之一就是人格。 余秋雨先生说,文化的终极成果就是人格,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指出,集体人格并不是形成于当代人们的有生之年,最早的种子可能在神话中播下了。也是这样的认识指导我从中国的神话故事当中寻找中国精神的力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些远古神话故事,神秘而浪漫。仔细推敲这些神话故事,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这一切都源于神话主人公坚定的信仰。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信仰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

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追求。信仰是基本的道德审判力,形成基本的道德秩序;信仰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秩序。

信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就会为教育事业弹精竭虑;信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你就感到自己的伟大;信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就会甘心奉献;信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你就会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信仰“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花”,你就会痴迷教育。信仰“和美共生,幸福同构"我们就能过一种极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人是由信仰统帅一切的!有意义的人生就是用极致的状态追求极致的境界。

尊敬的各位同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之道其实就是为师之道、自修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师要以身作则、启迪人们的自觉,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了与真善美为伴,永远求真趋善近美。做一个信仰真善美,追真善美的教师,做一个有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教师。

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