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是个戒杀放生的故事,从中也可了知万物有灵,类似的夷坚志故事不止一个。羊牛猪这些动物因为跟人的关系很近,很多故事指向:不少这样的动物可能是人转世而来,或者下一世能转世为人。 【原文】 淳熙十三年冬,隆兴进贤县舒致政以生羊馈府事(吕本作“士”)商徳正,留家旬日,送往塔园豢(吕本多一“养”字)。明年夏,货之于屠者孔生,本(吕本“木”作“叔”,疑是“牧”字)于东湖傍。至初冬,将杀之,忽失所在。是日正午,徳正在家,见一羊自外奔入,至堂而跪,为赴诉哀鸣之状,已而喘卧厨中。认其为元物,呼询孔屠,得其事,叹曰:“羊向者来此,少日即去。今相隔一年,吾所居升平坊距塔园五里,中间岐路不易识,而能逃死就生如是,岂冥冥有神使之然以警世耶?”即还元直而存之。郡人卢国英为作《跪羊记》。又三年,羊死,瘗之塔园,因与寓客田颖叔语如此。其夕,梦抵西山朱桥庄,遇妇人襁乳儿来拜曰:“儿被公恩,今得为丁家子,敢不敬谢。”翌旦,往审之,耕仆丁氏,果以羊死之日生男子。颖叔又为之记。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天,隆兴府进贤县(现江西南昌下辖县)的舒致政把一只活羊献给知隆兴府(今南昌)事商徳正,商徳正把羊留家里养了十天后,送往塔园豢养。第二年夏天,他把羊卖给了姓孔的一位屠户,孔屠先是在东湖傍边放牧此羊。初冬季节的某天,当他正要杀掉这只羊的时候,它忽然就找不到了。那天正午时分,商徳正正在家中,只见一只羊从外面奔跑进来,到了堂屋就跪下来,那样子好像是到官府来上诉,一副哀鸣之状,后来就在厨房里喘息着卧下了。商徳正认出这就是去年别人送给他的那只羊,他于是把屠户孔生招呼来询问情况,孔生说了要杀羊的事。商徳正感叹说:“这只羊以前来过这儿,没待几天就走了。现已时隔一年,我住的升平坊距离塔园有五里之遥,中间还有很多岔路,不容易识别,它竟能如此的死里逃生,难道不是冥冥中有神相助,用以警告世人戒杀吗?”于是他马上掏出原来收的钱,如数还给了孔屠,把这只羊留下来。本郡的卢国英为这件事写了《跪羊记》这篇文章。又过了三年,这只羊死了,它被埋在了塔园,商徳正还跟一位家中的寓客田颖叔说了此事。那天晚上,他梦中来到西山的朱桥庄,遇到一个妇人用襁褓包着正哺乳的婴儿来给他下拜说:“我家小孩儿蒙您大恩,现在转生到丁家,怎敢不向您敬谢呢?!”第二天,商徳正去朱桥庄察访,有个耕地的仆人姓丁,确实在羊死的那天生了个男孩。田颖叔又为此事作了补充记录。【祥宏点评】: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在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自“洪州”改此名。进贤县,现在还是南昌下辖县;塔园,一般是指僧人墓地;府事,可理解为知府事,等同于太守;升平坊,南昌老地名,在《升平坊官舍》(尚未编辑)中也提到过;西山,又名逍遥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西部,道教净明宗发祥地。朱桥庄,现在似乎还有此地名;东湖,江西南昌地名,湖名;这是个戒杀放生的故事,万物有灵,由此可信。有个《桐庐犊求母》的故事与此相类。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2-《夷坚志》里的“戒杀放生”)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