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MJ子刊:上海交大研究,午睡能有效预防痴呆,提高思维敏捷性

 医诺维 2021-09-14

图源Pixabay

痴呆症是一种干扰职业、家庭和社会功能的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显著下降。由于预期寿命延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经退行性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6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5%-7%患有痴呆症,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甚至更高(8%-10%)。目前,痴呆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通过识别和修正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方式对认知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午睡被认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人午睡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很多。早期的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如缺乏运动、高血压、肥胖症和糖尿病来减少。

已经证实,夜间睡眠紊乱与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的风险增加高度相关。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午睡,但午睡是否有利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是否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

2021年1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芜湖的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 BMJ 子刊" General Psychiatry "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noon napp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ageing Chinese population"的研究,该研究表明,午睡能有效预防痴呆,有规律地午睡可能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模式会发生变化,午睡变得越来越频繁。

研究人员对2214名年龄在60岁以上,居住在北京、上海和西安等中国多个大城市的表面健康人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总共有1534人有规律地午睡,680人没有。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和认知评估,包括检查痴呆症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两组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都在6.5小时左右。

午睡被定义为至少连续5分钟睡眠,但不超过2小时,并在午餐后进行。研究人员询问了参与者一周中打盹的频率,范围从每周一次到每天一次。

痴呆症筛查测试包括30个项目,测量认知能力和高级功能的几个方面,包括视觉空间技能、工作记忆、注意广度、问题解决、位置意识和语言流利性。

分析结果表明,午睡者的MMSE认知能力得分显著高于不午睡者。在位置意识、语言流畅性和记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午睡和非午睡组之间的认知功能比较

作者提出了该研究的局限性,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原因。而且没有关于小睡时间的信息,这可能很重要。

但是研究人员说,对这些发现有一些可能的解释,一种理论认为炎症是午睡和不良健康结果之间的中介,炎症化学物质在睡眠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解释说,睡眠调节身体的免疫反应,午睡被认为是对炎症的一种进化反应,炎症程度较高的人也更经常午睡。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午睡与更好的认知功能有关,包括位置意识、语言流畅性和记忆方面。有午睡习惯的参与者显示甘油三酸酯水平高于不午睡的人,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这也许是它对认知功能没有造成较差影响的原因,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链接:

http://dx./10.1136/gpsych-2020-100361

文末福利

医诺维-让科研更简单!

评审指导 语言服务 | 格式化处理 | 选刊指导

基础实验方案设计 | 进阶定制化实验方案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 定制化设计(RCT、RWE) 

项目设计指导 项目调整优化 | 项目设计评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