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绪徜徉在安居老街并浓郁着希望丨吴仕钊

 马桥彭祖养生馆 2021-09-14


思绪徜徉在安居老街并浓郁着希望

文/吴仕钊

2019年12月22日

    冬至这天,因为哀悼故去的亲人,再次来到安居古镇。午饭后,徒步在老街石板与水泥交错的街头,看到迄今保留还算完好的旧街老房屋,临街的防火马头墻,斑驳陆离,依然展示着昔日的功能和模样,遥想当年,它们是何等的显眼!这些是古镇商阜的门面房,还是街道上的民居?因为房门紧闭,无从问津。岁月的痕迹让安居老街,显示着历史的久远。据说,春秋早期的随国都城就在离这条古老街道八里地,如今是随县高铁火车站附近。沧桑变化,历史烟云,已经很难找到这个“汉东六囯随为大”旧都的所在。任凭你怎么想象,也很难在脑图上绘出这个旧邦的轮廓,还是让考古发掘去印证古随国迁徙的脚步吧!

徜徉在安居古镇宽不过五六步的老街,度着这些经过历时风云的石板,联想到前不久曾经到过广西贺州看到过的黄姚古镇和状元村、岔山村。这里,把岔山村那条古街道与安居古街道一比,是想传递一个思绪。岔山村那条古街道还没有安居古街的三分之一长,这条石板街,过去被人们称为“牛粪街”。因为村民牵牛去田野耕作时,耕牛随意丢下的粪便,弄得满街皆是。所以,人们就毫不掩饰地说:这是一条牛粪街!然而,近几年,那里的人们把它打造成了网红街,把坑坑洼洼 ,凸凹不平的石板街一下装点成为古代萧贺古道(湖南到广西的商旅通道)的一个驿站,让历史的烟云给岔山村这条不算长的街巷蒙上了厚厚的传奇色彩。于是,国内外游客纷纷前往,人们在看过古状元村,再去看萧贺古道的岔山村,形成一条旅游专营路线。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来这里消费,带来观看古街旧巷的眼光,品尝具有当地风味的小吃,带走当地一些土特产。不仅让旅游产业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也让岔山村和状元村一样,闻名遐迩。

    把安居的古街与上述的岔山村古街两地对照,忽然有一种感恩与内疚并存的心理产生。感恩古代先人留下了一份遗产,也反思安居古镇的这份遗产为什么没有像岔山村那样成为网红,产生应有的效益?

    记得前次到安居古镇,曾经写过一首小诗,题目是《安居老街的厕所》。说到这里,同行的内弟提到武汉市黄陂木兰山附近的一个村子,那里是振兴美丽乡村的建设试点,正在打选景区类型的民居。这些是需要政府出资的。不是靠什么投资人岀资建设的。就是有投资人岀资,那也是要收回成本的。是的,笔者想到了大寨村和小岗村两种农村建设模式,安居镇老街的修旧复兴,恐怕得两种模式兼有,不仅靠当地的文化自觉,也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广西贺州岔山村的变化,就是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加政府的政策支持实现的。岔山村可以通过网络成为资讯时代的网红,安居古镇也一定可以如此这般!

曾经红红火火的水运消退,安居古镇离铁路线较远,交通只有一条国道可供来往客流物流。现在,汉十高铁开通后,随县站就设在离古镇不到四公里的地方,快捷的高铁速度把安居古镇再度推入人们的视野。如何打造安居古镇的人文旅游环境,不仅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有这份文化自觉,当地人民有这份积极参与的文化情怀,更需要上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历史文化名镇——安居古镇,的确是一个值得期待,值得开发利用的古镇!安居老街,过去有九街十八巷,整个街道西临溠水河(溠zhà水),南临涢水河(发源于大洪山北麓,经环潭流经安居),现存主要传统建筑大都是清代中期的,也夹杂一些明代的建筑,迄今保存尚好,值得珍视。初略踏看,保留清代及前期的古建筑266间,其完整度在湖北省内少有。这些砖木结构或木制结构的古民居或古商铺遗存,成东西向顺应地势蜿蜒千米左右,向南有十条巷子,直通涢水河,便于货物运输和商贾往来,向北的八条巷子方便居民出行。九街十八巷,街有街名,巷有巷字。从东往西分别是横街、新街、横街、丁字街、五彩街、五显街、拐子街、太平街、文昌街。十八条巷子,南边的自东往西有李家巷、纪家巷、郭家巷、马家巷、丁家巷、窄巷、曾家巷、宽巷、下褚家巷、太平巷;北边的巷子,自西往东有廖家巷、上褚家巷、杨叉巷、清凉巷、白氏巷、皮家巷、小北门巷和严家巷。可以想象,昔日的安居古镇是何等的繁荣兴旺。古镇西头,是溠水河汇入涢水河的交叉河道,两股水流在此处汇成一股巨流,滚滚东去,经随州、安陆(因安陆古时为德安府,故涢水在安陆及以下段也称府河)、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原主要河道)经应城长江埠、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澴河至武汉谌家矶注入长江。而溠水河也不像现在这样水量少,它曾经是一条很大的河流,在安居古镇西头汇入涢水,属于涢水支流。从发源地桐柏山南麓,七尖峰西北部的鸡鸣山至安居古镇西头长142公里。平均径流深327.9毫米,平均流量6立方米/秒,平均河床宽87米,流域面积573.6平方公里。有支流鲁城河,以其流经唐镇的鲁城而得名。这是一条具有随州地域性的内流河流,是古时候以水运为主要交通命脉的生命之河。 

随州境内两条知名的河流交汇于安居古镇,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水运时代渐行渐远,而高铁时代又给安居古镇注入了新的动脉血液,即将产生巨大的动力原。


    午后的阳光,照在安居古镇老街道南面的涢水上,用《诗经》中的句子“河水清且涟漪”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走下河坡,来到水边,向对岸望去,一个新村整齐的房舍与老街形成鲜明的对比。笔者问在河边用棒槌槌衣服的老大娘:“对岸的房舍看起来比老街的好啊?”大娘回答:“可不是!那里不仅房子漂亮,夜间还有照明灯。河这边的老街有时晚上黑灯瞎火的。”大娘提起洗好的衣服和青菜,走上岸边,放下篮子,站在那里伸了伸腰。又问大娘:“您老高寿?”大娘说:“不算高寿,1932年出生的。这老街道上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了,比不上河对岸的村庄,那里还有些年青人。”端详着大娘,她和我岳母的年纪相仿,身板这样健朗,打心里佩服老人家的精气神和生活态度。看着目前低浅的河水,有些不甘心,便问大娘:“这河里的水最宽时可到何处?”大娘指了指接近河边房舍的河坡说:“好多年前水长到那驳岸边了,后来河水渐渐退到现在这样子了。”老人家的话,印证了这里曾经是一条丰沛的河流。看着老人家步上河岸,笔者回望纹丝不动的河水,在长满河草,几乎见不到水流动向的河心,有一个渔夫撑着一叶小舟,从下游向上游行进。他或许是在寻找水生物,或许是在寻找希望……

笔者的思绪也笼罩着希望,多么希望安居古镇在高铁时代,重新以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世人的眼球,多么希望安居古镇从老旧厕所革命和九街十八巷的修旧复古开始,改变世人对古镇的看法,多么希望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吃,安居豆皮和羊杂汤让更多的游人品尝,多么希望更多的游客在参观安居古镇后,带走这里的香菇、木耳和泡泡青,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希望无所谓有,希望无所谓无。有了文化自觉便有了文化自信,有了自觉、自信,就一定充满着希望!

附录:

安居老街的厕所

(写于2018.4.10.)

随南有一个古镇

安居的美名代代传承

九街十八巷

曲幽通径

古色古香的马头墙

装点着这美丽的村镇

老街背巷

厕所需要革命

游人喜欢古街道的石板

不太习惯那老式的茅房之门

轻松山房

需要的是方便洁净

倘若此事惊动上帝

安居古镇会真来一场革命

自注:厕所革命,是总书记提出的民生工程。说明国家领导人对民众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这是国家领导人的观察和关照,我们对此有深刻的体认,感悟很深。随州之南有一个古镇,叫安居镇。作者出生在安居镇,成长在尚市镇,经常要到安居镇去走亲戚。对安居镇的观察和体悟应该是有很多方面,但这篇文字却从一个不起眼的厕所下手,把自己观察到的安居古镇的厕所现状和需要来个厕所革命的呼声,艺术性地表现了出来。篇幅不长,点到即止。古镇文化,本可以吸引更多的游人观光旅游的,但老式不封闭的厕所,看后令人作呕,大大的影响了游人心情。按理讲,亲戚所居地的公共厕所好坏,轮不到一个在外地退休人员多嘴多舌的。但作者观察和体悟使然,担当般,责任意识般地把这件小事用诗文写出来,表达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担道义”!

【作者简介】

吴仕钊,文学硕士,退休多年。研究员、文化社会学者,《湖北作家词典》有词条介绍。近年主要从事国学研究,在春秋战国文化、诗经文化、佛学文化和红楼梦诗词研究方向着力。

《保康风采》编辑:邓龙金 / 审核:李修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