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小山村】有个可爱的乡村叫小山

 文化宁海 2021-09-14

山间小路 

 蒋大为

就在那山坡上

枫叶如火随风摇荡

一条小路穿薄雾

伸展到峭壁上

路两边野果累累

秋风吹过满山飘香

甜孜孜野葡萄

甜得呀赛蜜糖

嗯啊

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心情真舒畅

我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心情真舒畅

有个可爱的乡村叫小山

在长街镇龙浦片有个小山,山上有个小山村,村民依山而居,村名因山而起,小山名字就叫小山,小山村名字就叫小山村。


这个小山,看起来也的确是小,就只有一座高也不高、长也不长、宽也不宽的小山,只是独立而踞,在附近群山连绵的大山映衬下,的确是小。

虽然是小,可这里却也是一个村庄。当年人口不多,现在已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了。村民们纷纷搬下山来,山下房屋星罗棋布,发展得很快。

1

1976年一访小山村

记得我第一次到小山这个村庄,大约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那是因为我二嫂的大姐嫁到这个小村庄,我和二嫂的弟弟彬哥一起看他大姐的,那时我们从家里走到小山村,要走好长一段路,因此还在她大姐家住了一夜。

我记得当时这个村没有什么大路,只有沿山一条小路,这条小路还是从西面入山的,彬哥的大姐就是从山路上去第二户人家,因此很好找,也记得牢。(其实东面也有路的,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当年上山的这条小路依然还在,只是少有人走,路上长满小草绿意盎然。


他大姐家是三间稻草房,村子里看去多数是稻草房,只有少数几间小瓦房。沿着山路过去,大家都把房子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从他大姐家下去,有个斜坡,坡度很大,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作为农村搬运物品很是不便,当时我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把房子建造在山上。

这是彬哥大姐的老家所在地,如今只留下石条和地基,山上已经没有房子了,宅基地里种上了土豆等农作物。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是因为当时胡陈港还没有拦截,小山村西面就是胡陈港,每当台风袭来,这一带就面临港水的袭击,山下的地势也的确很低,西面虽有大山阻隔,可也有一些缺口,尤其是西南面,一马平川,海水从沥头村直接可以倒灌,所以把房子建造在地势较高的山上,还是比较高明的。

这一点我也是深有感触的,我的家就在小山村南面的平原,虽然有两个海塘岸的保护,可同样面临胡陈港海水的袭击。据长辈们说,1956年台风来临,海水上涨,把我们整个村子的房子都冲垮了。那是76年8月吧,听气象部门说有特大台风来袭,为了安全起见,父母要求我们兄弟两人,到地势较高的沥头山上的粮站躲避,在粮站呆了一夜,留下了一次躲避台风的难忘记忆。

2

小山村的风景


小山很小,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小元宝,大头朝东伸,小头往南长,村民们都住在这只元宝上。从高处看,小山又像一条卧龙,小山人住在龙脊上,因此附近的村民都说小山风水好。

可小山也不小,全村人都住在朝东南的山腰,山顶上、山北面及山的西南面,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空地,村民们在这些空地上栽种瓜果蔬菜,于是这小山就充满了生机。


山上有竹林、果树和蔬菜,山上也有各种野花、野草和野果。春有桃花、梨花、映山红,夏有栀子花,秋有野菊花,冬有梅花、水仙花,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花儿盛开。


站在小山上看田野的风景,更美了。春天,那田野上的油菜花,金灿灿的一片,看着金色的油菜花,仿佛自己也成金色的。初夏,那郁郁葱葱的水稻田十分养眼。秋天,沉甸甸的水稻成熟了,金黄的一片。冬天,绿油油的油菜苗和青青的麦苗,布满了大地,这里的土地一点不寂寞。这就是乡村的田野,清新美丽的田野。

3

1996年二访小山村

第二次到小山村,那是我小哥的老丈人祝寿的时候了,此时我已28岁,参加工作了,业余时间喜欢摆弄相机,那晚小哥约我给他们拍一些照片。

这儿原来有个蓄水池,是村民们烧饭做菜的水源。在没有通自来水以前,人们都到这儿挑水。它一直为村民服务,已经服务了几百年。如今有了自来水,它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变成了美丽的小花园,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是大家休闲锻炼的好所在。

傍晚,我拿着照相机来到小山村,天色尚早,于是随着嫂子和嫂子的妹妹一家人,爬上这山,在山顶上给他们拍照,这次让我踏上了小山的山顶,在小山上到处取景拍照,了解了整座小山淳朴的魅力。

小山像一个普通的村姑,没有什么迷人的胜景,十分朴实,但小山丰满健康,该有的都有。大山里有的花花草草,这里有;大山里有的可口野果,这里也有;大山里未必有的瓜果蔬菜,这里都有。我为这样的小山感到自豪。山不在于大小,在于你是否拥有。

4

小山村也是祝家庄

小山村山小,姓更少,全村除了嫁进来的媳妇,基本只有一个姓,姓祝。据说是从铜岭祝迁到这里来的,同宗同祖源于一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子孙较多,除了留在村里的,还有一些已在他乡发展。


住在祝家祠堂东面的这位80多岁的老伯,说起祝家的家族史,他也不是很清楚。但他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我了,对于族人快速的发展,以及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很自豪。

老伯说小山村,因为乌岸涂的围垦而富起来,西瓜、棉花、桔、水稻等农作物都有。村里只有百户人家,可村民们不但勤劳,而且还爱动脑筋。只要能发家致富的(当然不做违法的事),什么活都会干。

种植水稻棉花,种瓜种桔,养蚕、抲黄鳝、抓龙虾、捕蛇、钓鱼等样样会来,出门包塘地、卖水果、开店铺也会,还有一些人到外面做家具、开家具店。他们不仅去做,还能做得好。因此,村里发展得很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狠抓了物质文明,也没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不忘对下一代的教育,村里培养了不少大中专毕业生。

祝申杨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夫妇俩靠种田地、养蚕、做小工,造了几间楼房,硬是把一对儿女培养成大学生。如今女儿在宁波工作,儿子在长街工作。像他这样的小山人还有很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哺育儿女,培养人才。

5

小山村人才辈出


“啊!这个小山村,也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村庄,走出小山的大中专毕业生已有无数。” 老家在小山隔壁村的曾在龙浦小学任教多年的陈显荣老师刚好来到小山村走亲戚遇上,他对小山村的大中专毕业生如数家珍,于是热情地向我介绍,“活跃在宁海街的政界、商界和事业单位里,都有一些小山人。在全国各地有名的家具行巨头里,也有一些小山人。”

祝婉亚    虽然不是大专院校毕业,但她头脑活络,经营紫罗兰包包专卖店,名气很响,不仅宁海人喜欢来光顾,连宁波、奉化、象山和三门等地的顾客也专门跑到她的店里来买包。

祝银娟    八十年代初曾任长街区妇女主任。

祝多土    大专毕业,曾任宁海人民法院科级审判员。

祝小芦     上海办企业,办得非常成功,规模大,效益好。

祝渊平    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宁海中学任教。

祝敏杰    浙江杭州公安学院毕业,现任宁波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政委。

祝健敏    上海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办事处工作。

祝多旭   浙江工商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毕业,现任桥头胡街道人武部部长。

祝旸彤    浙江大学在读研究生

祝晨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就读

小山村部分能人榜

像这样的能人还有好多好多,不胜枚举。

陈老师还带着我来到退休教师祝道培家,祝道培老师是负责编写祝家家谱的,对小山村的家族史自然了如指掌。祝老师翻阅家谱告诉我,十四世先祖祝讳绾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从北乡(今茶院乡)铜岭祝迁居到小山村,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是个易居的地方,于是就安下家来。至今已有 550余年历史,后代子孙发展到 33 代 180多户人家569口人。其中有144人已在他乡发展,70多人考上大专院校,其中两人出国留学,学子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为国效力。

祝氏宗谱

小山祝氏宗谱记载祝家先祖十三世祖祝昱公是瑞明殿大学士,而迁到小山的十四世祖祝讳绾也是进士授宁海县尉。

看了家谱才知道祝氏先祖也都是书香门第,怪不得小小的小山村出了那么多的人才,这是有好的家风啊。

6

小山人还有一句村语


最有趣的是小山人还有一句村语,只要是小山人都热衷于说这句村语,不会说的就不是小山人,不想说的就不配做小山人。这句村语,是他们村民的口头语,时不时会冒出来,他们觉得说出来了,就十分亲切,就是自己人。其实这句口头语是很难听的,是其他村的人很不喜欢的一句话。可小山人喜欢说这句话,比外国人说“亲爱的”,还中听。想知道这是什么村语吗?


“断种”,这是别人最狠毒的诅咒语,意思就是断子绝孙,却是小山人最喜欢的口头语,人人都会说,也就成了村语。大家都以说这句口头语为荣。他们叫得顺口起劲,旁人听起来,的确很不文雅。这就是小山人的爱好,自己骂自己,自己骂别人,骂了好多年,村民们不但没有断种,反而子孙后代越来越多。因此,有些人老是迷信,说什么话不吉利,千万别说;要是说错话,就会阿弥陀佛,大人不计小人过,善哉善哉。这也大可不必,然而,讲文明还是需要的。

7

2017年三访小山村

这次来到小山村,发现村里已是大变样,山的东南面,原来的田野现在都长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房子,比这些农作物长得还快。

不仅这小河里边都是房子(原来房子都在山上,小河内外都是田地,没有房子。),连小河对面也是房子。我觉得真奇怪,当年没有多少人家的小山村,怎么现在有那么多户人家?

两张航拍图片由长街久隆影视提供

房子多了,路也宽了,道路

四通八达了,生活也方便多

了。这应该是好事,只是我

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什

么呢?哦,大概少了记忆中

的原生态吧。

       编辑:闲    人

       图文:闲     人

      审核:文化宁海                      工作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