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炮打蚊子?超敏C反应蛋白用于感染测定意义到底有多大?

 医家小二 2021-09-14

作者:猩猩族

对于感染患者,有时候会发现临床查了C反应蛋白后又查了个超敏C反应蛋白,两个结果有差异,或者只查了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又特别高。看到结果,部分医生也是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感染应该测哪种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比C反应蛋白更敏感的检测方式吗?这两个结果有差异,到底怎么提示患者感染情况?

先说说这两种测定方法都是啥:

人体在感染时处于急性反应期,体内蛋白水平会发生波动,或增加,或减弱,以帮助机体启动防御,清除炎症。这些急性期反应物(AFR)包括纤维蛋白原、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CRP)等,也是我们常见的感染患者的检测项目。

其中,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感染阶段可迅速升高,病情好转后又很快降至正常,其结果可辅助临床判断患者感染程度及控制情况。在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中,当检验结果≥100mg/L,感染程度就比较严重了。但患者为病毒感染时,CRP的升高幅度却没有这么大,因此也可以用于患者致病源的鉴别。

检验CRP的方法一般是免疫比浊法,包括透射和散射法。临床上,CRP的检测结果在10-200mg/L范围内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10mg/L的结果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低。随着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的试剂盒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C-反应蛋白的线性范围更低、更灵敏,检测结果可达0.005-0.1mg/L。

但是,我们刚才也讲了,感染患者CRP水平大都在10mg/L以上,检测这么灵敏的hsCRP,岂不是大炮打蚊子,没啥意义嘛?

hsCRP被研究出来到底为了干啥?

实际上,hsCRP被应用于评估患者心血管发病风险。

目前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不仅仅需要降脂,更需要“抗炎”。这种炎症和我们上文说的感染可不是一种,而是机体长期处于低水平炎症反应阶段。致病源也不是细菌或病毒,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者表明可能是血液中的脂质颗粒。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群的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没有感染存在时,C-反应蛋白的基线值很低,靠常规的CRP去检测是不准的,这时候hsCRP就派上用场了。美国CDC和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提到:hsCRP<1mg/L,低风险;1mg/L<hsCRP<3mg/L,中等风险; hsCRP>3mg/L,高风险。

临床中对于这两种检测方法应该如何选择?

部分医生在开检验单的时候会以为CRP和hsCRP都用于感染程度的辅助判别,甚至误以为hsCRP比CRP更准确。这时候就需要检验科的小伙伴跟医生解释下了。

●当患者处于感染阶段,测定hsCRP意义不大,并且由于试剂盒的差异性,CRP和hsCRP的结果也无法准确换算;

●如果想要评价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建议感染恢复后进行测定。

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猩猩族,转载需获授权。

了解更多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