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镜检白细胞怎么会和干化学白细胞酯酶结果不一样呢?

 医家小二 2021-09-14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专业真题

每日一练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



近期笔者遇到一个患者,1周之前,他因尿路不适来医院检查。


尿常规检查结果示:

·第1天,白细胞132/μl,白细胞酯酶250/μl,故临床考虑尿路感染并给予相应治疗。

·1周后,复查尿常规白细胞88/μl,白细胞酯酶<25/μl。

·继续抗感染治疗3天后,白细胞70/μl,白细胞酯酶<25/μl。

之后患者询问医生是否可以结束治疗时,医生看完检查结果后,觉得白细胞高,酯酶却正常,两者不符合,结合患者自诉无尿路不适,因此怀疑检验科的检测有问题。

于是医生打电话来检验科询问。

我们检验科医师接到电话之后,首先怀疑是标本污染或试纸条变质造成的,立即嘱咐患者按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新开一瓶试纸条再次检测,结果显示没有变化

我们秉持着对患者负责并解决问题的态度,立即对该患者标本离心,取沉渣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绝大多数白细胞为淋巴细胞,少量为单核细胞。

立即询问该患者的管床医生并了解其病史发现:患者有肾移植史。我们推测很可能是肾排斥反应引起的尿淋巴细胞增多,从而导致尿常规白细胞多,酯酶却是阴性的结果。在联系完临床医生后,医生也同意我们的这个解释。

患者了解情况后也放心了不少。

这场检验科的“误会”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了……


为什么会出现“白细胞高

酯酶却正常”这样的结果呢?



由于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查的原理是依赖于白细胞胞质内粒细胞酯酶的存在。

该酶作用于试纸膜块上的吲哚酚酯释出的吲哚酚,吲哚酚与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成比例关系。

而粒细胞酯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质内,单核细胞含有少量,淋巴细胞中无此酶。

因此,干化学法主要测定粒细胞,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异反应,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其他病因引起的尿淋巴细胞增高时,会产生阴性结果。

尿白细胞作为反映泌尿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有很强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尿液本身的特殊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也经常出现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符合,甚至镜检与干化学法相矛盾的结果出现。


经总结,常见的影响情况有以下几种:

1.标本污染:

如女性患者白带增多,由于阴道分泌物的污染,白带里中性粒细胞进入尿液中造成白细胞阳性。

2.药物影响:

①甲醛防腐尿液及应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时,可使尿白细胞酯酶呈假阳性;②尿中含有大量头孢氨苄和庆大霉素,白细胞酯酶阳性减弱或呈假阴性。

3.白细胞的干扰因素:

①肌红蛋白尿、胆红素尿造成假阳性;

②尿中清蛋白>5g/L,胆红素>112.5mg/L,高浓度草酸以及乳糜尿可致假阴性。

4.冬季尿类盐类结晶析出等原因:

尿液在膀胱中潴留时间过长或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尿中pH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白细胞破坏,其特异性酯酶游离于尿中而造成干化学试验阳性,镜检阴性。

5.干化学法是利用中性粒细胞中的酯酶水解试纸中的吲哚酚酯产生游离酚,游离酚与苯酚基重氮盐偶联,生成紫色偶氮染料。但如果中性粒细胞中的酯酶没有释放出来(或释放较少),则不能快速水解吲哚酚酯,在较短时间内不能充分反应而造成假阴性。

6.急性尿路感染是较常见的,反复发作后可以转为慢性。慢性感染后的尿液可能以淋巴细胞为主,而淋巴细胞中不存在中性粒细胞酯酶,也会导致白细胞检测假阴性而使检测率降低。

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而尿液检验则更为复杂,因此干化学法与镜检相矛盾的现象经常发生,我们检验医师应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交流,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以减少医患纠纷。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简川,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