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美术绘画空白期和公众美学

 乔元庆 2021-09-14

我们很早以前就提出过西方绘画第四次高潮的观点,这个第四次高潮就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高潮。但是我们一直有些困惑,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好的逻辑框架来分析这个第四次高潮。

比如,首先第四次高潮实际上不能叫“绘画的高潮”,因为无论是杜尚的自行车轮胎还是现在五花八门的各种当代艺术作品,都不再是绘画。其次,即使是现在的当代主义绘画,似乎与之前的绘画不是同一种东西,隐隐约约但是又无法表达清楚这层意思。

因此我们很久没有触碰这个第四次高潮的分析。

现在我们看到了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周期说和范式;看到了希基的“公众美学”,看到了丹托的“艺术界”。于是一条线索清晰起来。

这条线索是这样的,就是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的视角,应该是放在“美术绘画”这个基点上,第四次高潮是从美术绘画范式转向当代艺术范式,因此是对立的两种范式,一个是美术范式,一个是非美/反美范式。

于是我们必须承认美术绘画在西方有一个100年左右的空白期。这个100年当代艺术形成了高潮,这个恰恰是库恩提出的那种范式转换和周期的革命。

100年之后,希基提出“美的回归”,恰恰说明又一次热寂状态来临了,逆势博弈的思想又在萌发。

希基只是提出了一个与当代主义范式相悖的可能的潜在的范式,那就是“公众美学”。希基的三要素是:1. 朴素的美学观;2. 古典绘画的审美趣味;3. 审美民主。他所提出的这三点就是意在与非美/反美的美学取向背道而驰,所以必然遭到当代主义哲学家丹托的批判。

准确地说希基只是提出应该回归到美术的美学取向,并不等于给出了怎样回归,怎样以这个美术取向去画出好画的方法。换句话说,希基只是提出可以试一试美术绘画,但是怎么在美术绘画上形成重大的突破,他没有给出方案。他不是画家,他不可能代替美术画家找到突破的道路。

希基的这本书是1993年发表的。2017年金影村介绍了希基的书和丹托的批判。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诸葛沂和邢广伟,分别在期刊上发表过分析和述评。在知网上查到就是这些。

希基的思想已经为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所高度重视。我们本身是美术取向的画家,但是在看到希基的观点之前我们没有那么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希基和丹托的争论也逻辑上等价于告诉我们西方的美术绘画至今空白100年,这对于我们这些新的美术画家,实际上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提示。

我们认为希基并没有真正提出可行的方案,而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却是一个具体可执行的美术绘画方案。我们本身是画家,我们不会停留在文字的咀嚼上,我们是边做理论边实践绘画。

我们接下去将进一步探讨“公众美学”这个概念,研究公众与前卫美术绘画的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