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的浪漫

 乔元庆 2021-09-14

这是2018年7月18日发表在“美篇”平台的一篇散文。当时参加了新华网的学诗群,与诗友们论诗文,不亦乐乎。学诗,渐渐理清了自己作诗的取向,就是非格律的古体诗词。所谓古体诗词,就是修辞与用典方面都模仿古人,写的格式也类似于古代诗词,不是现代诗。非格律,就是不讲究格律,就是不讲究平仄。我觉得这个“非格律古体诗词”最适合自己,特别适合自己的诗画结合创意。平时和诗友们讨论的心得,有的就写下来,发表在美篇上。

《诗意的浪漫》就是其中一篇。翻出来这个旧作,再次发表。全文如下:

诗意的浪漫

2018.7.18

浪漫主义,不只是爱情的浪漫表达。爱情的离愁,也可以有浪漫主义的表达。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是相当浪漫的。怅然若失,看着一树桃花颤巍巍地在春风中怒放,可是去年瞥到一眼的佳人当然是不知去向了。现在看到大部分人写的都是离愁,而且都是直接把一个“愁”字写在明面上。

既然大部分人都在做无病之呻吟,那么为什么自己不写一写浪漫主义的诗句呢?这个我一直不大明白。从策略上讲,人弃我取,应该是好的策略。

我觉得也许因为以前过多的乐观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但是实际上,真正的革命时代,革命是把脑袋别裤腰上的。那时候居然还能浪漫主义一把,我是做不到的。不过你看毛泽东的诗词,除了有过“汽笛一声肠断”,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愁字。比如长征,应该是九死一生,但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相当的浪漫。

李淑一说:“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毛泽东则回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

现在不再是动荡的年代。

比如我们看到一处景,当然美不胜收。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描述景色,于是四句都是实写。现在看到绝大多数的旅游诗,都是满满腾腾的美丽辞藻。有时候转个角度,虚写一下。

比如看到美丽的晚霞,上半阙来个常规化的对联:“江波连天际,古楼临平沙。”下半阙继续“云淡落日美,归雁逐晚霞。”(没有考虑平仄。一般先把意思写了出来,再理一理平仄。)当然是常规的思路。但是如果放开了,先别急着去考虑格律,再想一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站在滕王阁,看着天水相连,看着落日。王勃的诗句…自己就像那只孤鹜,飞向晚霞的璀璨。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一个思想:“我想做那只天际的孤鹜,去追逐晴空下璀璨的晚霞。”那就把下半阙不再写景,改为“欲作孤鹜去,晴空追晚霞。”

至于平仄和格律,自然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就看你准备拿这首诗干嘛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