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赵匡胤曾说厚待柴荣子孙,后世专家证明他在说谎,柴家已断子绝孙

 昵称55301288 2021-09-15

熟悉历史的同学应该会清楚,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效力于后周柴荣麾下。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奉后周恭帝柴宗训之命,率军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

赵匡胤随即与弟弟赵光义发动“陈桥兵变”,率领大军返回后周都城开封,迫使柴宗训禅位。至此,后周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写过一本名为《避暑漫抄》的著作,书中明确记载,赵匡胤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下令,一定要厚待柴家后裔。

然而,专门研究宋史的历史专家刘子健却认为,赵匡胤应该是在说谎,他甚至差点灭了整个柴家。到底是赵匡胤说了不算,还是有别的隐情呢?

(陆游《避暑漫抄》: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赵匡胤之所以能建立北宋政权,还是要归功于后周厚实的基础。公元951年,郭威正式建立后周政权,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等大片区域。

由于郭威知人善用,后周国力蒸蒸日上。公元954年,郭威因病去世,皇位传给其养子柴荣。柴荣就是后周世宗皇帝,同样是一位英才明君。

公元959年7月,柴荣因病驾崩,享年39岁。柴荣一死,后周群龙无首,年仅8岁的幼子柴宗训成为后周第三任皇帝,即为后周恭帝。

公元960年,赵匡胤趁乱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迅速笼络后周臣子,率军东征西讨,结束五代十国乱世格局。

当然,赵匡胤所取得的这一切功绩,也是要归功于郭威、柴荣这二人为北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或许自知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赵匡胤曾多次向着文武百官面说,自己一定会厚待柴宗训及其他柴荣后人。

赵匡胤还堂而皇之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赵匡胤对柴氏后人的各种优待条件。除赵匡胤之外,包括宋仁宗、宋徽宗、宋高宗等宋朝皇帝,屡次加封柴氏后人。

按理来说,柴荣后裔都是“前朝余孽”,赵匡胤能对他们网开一面,也能算得上皇恩浩荡,不计前嫌。

专门研究宋史的历史专家刘子健却认为,赵匡胤包括其他宋朝皇帝,其实是想置柴家或者柴荣直系后裔于死地,厚待柴家后人只是借口罢了。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刚满10岁的柴宗训被赵匡胤贬至湖北房县深山。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柴宗训因病去世,年仅21岁。

赵匡胤这个举动是不是很奇怪,他前脚刚说要优待柴宗训,后脚便将他贬至深山。或许是生活过于苦闷,亦或者是有别的方面原因,导致年仅21岁的柴宗训忧郁而死。

我们很难不怀疑,赵匡胤是故意将柴宗训送往深山老林的。

点击加载图片

除此之外,柴荣另两个儿子分别被赵匡胤过继给大将潘美,越国公卢琰。柴荣幼子柴熙谨病逝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年仅6岁。

赵匡胤先是把柴宗训送到深山老林,故意让他与世隔绝,远离政治中心。又打着皇恩浩荡的名义,把柴宗训另两个亲兄弟分别过继给其他人,从根上彻底切断柴荣的直系血脉留存。

赵匡胤这么做不是没有目的,按照刘子健所说,赵匡胤非常提防柴家后人会以下犯上。为了让赵家后人永葆江山社稷,不惜违背诺言,利用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让柴荣断子绝孙。

到了宋仁宗执政时期,赵氏皇帝还假惺惺地从柴家旁系子孙中挑出一人,封为“崇义公”。可是,柴家直系血脉早已被被连根拔除,屡次加封这些旁系子孙又有何用?

点击加载图片

因此,赵匡胤包括其他赵氏皇帝,根本没有厚待柴家直系后裔,反而想方设法让他们改换门庭,削减其影响力,其用心无不显出很辣,违背誓言。

(“除崇义公依旧外,择柴氏最长见在者以其祖父为周恭帝后,以其孙世世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与知县请给,以示继绝之仁,为国二恪,永为定制”。)

古人说的话不能全信,贵为九五至尊的赵匡胤说话也是如此出尔反尔。当然,出于政治或其他目的,赵匡胤也是完全为了自己家族着想。

不过,赵家皇帝也算是给前朝皇室子孙留有几分薄面,没有把这些前朝皇族赶尽杀绝,这已经实属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