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望乡石玉湘故居

 肖湘塘88 2021-09-15

石玉湘故居位于望乡这个瑶民居住的村庄——望乡。小村顺山势依风向环山而建,后山从仙人岩大山婉娫而来,望乡后山名狮子山,形似狮头在此抬起,狮头昂首,雄视前方,前视东方,村中原有两汪水塘,终年活水不断,曾有风水大家堪舆过,说这是狮子的鼻孔,石玉湘老屋刚好位于狮子的额头处。石玉湘爷爷中过秀才,育二子,宝臣、乾臣,能文能武,当地人称石家二虎…


在望乡村谢书记的陪同下,我带着一份向往和憧憬的心前往探访这个仙人湾望乡曾经的黄浦少校石玉湘的故居,这个昔日的土匪司令石玉湘的故居,这个昔日贺龙骑兵营长石宝臣的故居

        石宝臣, 随贺龙参加北伐,骑兵第一营营长,云南讲武堂出身,与贺龙八拜之交,在酉阳执行任务时中埋伏不幸牺牲,贺龙派一个连的人马护送遗体回乡,并资助石玉湘读书。据说是当年石玉湘投诚改造之后曾上北京投靠贺龙,但当时贺帅因土匪出身等诸多原因,未见石玉湘。只命人照了石玉湘的相片和送来银元及将军服一套。石玉湘少年气盛,退回了将服和银元,只带回贺龙的相片,晚年时很后悔没能把将服带回。


从望乡村中的公路的一条小路进去,小路的尽头就是石玉湘故居的大门,大门的门板早已损毁,只留下几根快要腐坏的木柱。

望乡这个几百年的古村留有诸多的历史痕迹,门内砌在坎上的精心打磨过的料岩引起了我的注意,此石历经岁月的风化,化掉深深的一层,从中仍能读出历史沧桑的印记。我想:这石头不光年代久远,而且作工精细,其当年的造价自不会低。

岁月如梭,送走了这个大山深处英雄无畏的几代瑶人,就连大门地上铺成半月形的迎客石也溶掉了深深的一层,石为方块,铺成半月形,意为内方外圆。据说,当年的这屋的主人待人处事就像这大门前的迎客石一样内方外圆。我在想:屋的主人当年“三战三降”而最终仍能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岁月中全身而退,所谓“种瓜得瓜”,跟石姓人坚守的内方外圆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无法分割吧。

大门往前就是石家大院,文革时已分给石姓的族人建房,但仍保留了这一条饱经岁月沧桑的石板台阶,台阶不长,就十多级,全部选用青石岩板精心打磨而成,只是不知从何运来,石板整齐有序,光滑而有光泽,方块,大小均匀,棱角分明,正应了屋主几代人的处事哲学。

        台阶的尽头就是石玉湘的祖屋,木制结构,五柱屋,两三层木构。虽然年代久远,仍然静谧如初,古朴而又沧桑,传统而又印上了各个时代的烙印的农家民居。


       故居外表平淡,没有雕梁画栋,也没有飞檐翘角,更无美丽的窗花,而室内还是有与一般民居不同之处。正室内有连接二楼的木制楼梯,楼下日常生活存放物品,楼上住宿,防盗防贼,典型的具有防御功能的楼中楼式瑶乡民居。

其实,这应当是瑶乡特有的带有防御功能的楼中楼建筑,只有大户人家才会这样建房,一楼生活起居,二楼作卧室休息,这样可以防止外来侵袭,为遇到紧急事态时留出足够的应对时间。

         

沿着故居大门,修有一道高高的围墙,院内杂乱,完全看不清其全貌。绕过大门,在另一条小路上终于看到大院外这一方完整的三七方砖砌成的围墙, 那么高,那么威武,垫脚的料岩早已开始风化,岁月的印记深遂。我想:这主要是起到防御的作用。

离开望乡,回眸中不禁想起:正是时势造英雄,造化亦弄人!一门三代,两出将星,只因天时、人和末至,惜哉!若是岁月静好,世态安宁,这样的大户人家怎会去当土匪呢?若是石宝臣当年没有意外牺牲,建国后定是将星闪耀;若是抗日有功的石玉湘当年没有站错队伍,望乡现在至少是将军村了吧!

        下几期提示:《凤凰山看云海》《瑶村龙井》《光明堂》,如有以上几地美图,美文,美丽的故事可与我联系或直接发至平台即可,愿与你共同努力宣传仙境般的仙人湾,如有更好的建议可在文章下边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